第306章 :教书先生 (1/2)
吾读小说网 wdxiaoshuo.com,荣耀大中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靠着唐杰的建议,黄述德一举扭转了自己在鄱阳城内不好的形象,不过获益的却并不仅仅是黄述德一个人,还有唐杰也一样在毛文风案当中收获了很大的名声。
当然,唐杰收获名声的方式和黄述德还是有很大区别的。黄述德能够扭转自己的形象,靠的是他对于毛文风案的审理,靠的是审案结束之后的善后工作。特别是拿出了两万多两银子分发给那些受害者家属的举动为黄述德带来了不少的正面评价。
相对来说,唐杰收获名声的原因以及方式就有很大区别了。唐杰被人称赞主要源于他在遇上毛文风等人的打劫之后不但没有受到一点伤害,还反而将所有劫匪一网打尽,更是在之后的破案环节巧妙设计一举击破了劫匪的心理防线,使得劫匪老实的供述了自己的罪行。
和黄述德相比,唐杰的行为无疑更加吸引人的眼球,也更加具有传奇性,当然外面那些有关他的事迹也越来越有往传奇故事上靠拢的倾向。特别是在鄱阳城中已经开始有教书先生将唐杰的故事写成了小说,并且慢慢的在鄱阳城中传播开来。唐杰也是无意之间才听到有关自己的事情,后来打听了之后才知道有一个教书先生迫于生计将他和毛文风等人的故事编撰成了一部很有传奇色彩的小说。
那位教书先生其实是以前的秀才,只不过年过四十了却还为在科举之上闯出什么名堂,再加上前些年科举制度被取消了之后,朝廷也没有给全天下广大的读书人安排什么出路,那教书先生也彻底没了奋进的方向,最终慢慢沦落为了教书的。
本来吗以前有科举的时候,虽然那教书先生一直没能再进一步,可至少还有一个奋斗的方向。而周边的人也乐于对他寄以希望,所以时不时的便会有人接济他一下。读书人不事生产,那教书先生以前的日子虽然过得紧巴巴的,可是靠着外人的接济也还能够勉强度日。
但是科举被取消了之后,一时之间教书先生的生活大变。不但他自己没了目标从而饱受打击,便是以前那些对他寄予希望时常接济他的人也纷纷远他而去。以前有人愿意接济资助他,无非就是看他还有几分才学,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够在科举之路上更进一步了。
以前那些人对他的接济其实也可以算作是一种前期的投资。不说那教书先生考中进士,便是仅仅考中举人了,他们的投资也可以得到回报。虽说举人距离飞黄腾达还有很远的距离,可是至少举人已经拥有了做官的资格。而且举人还具有很多的特权,比如免税之类的。
只要中了举人,其名下的田产便具有了免赋税的资格。所以几乎每一个举人的名下都会有很多的田产,实际上那些田产并不一定是其本人的,有很多都是其他人寄托在他名下的,目的就是为了减免田赋。同样打着他的旗号进行经商之类的活动也可以获得很多的便利。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只要那教书先生中了举人,那些曾经接济资助过他的人便可以从中获取很多的特权以及便利,而他们也可以获得远超过当初投资百倍的回报。
只是这一切的前提是那教书先生能够中了举人。虽然以前他一直科考没中,可至少大家还都有一个念想,而且未来的事情谁也说不准不是吗,说不定什么时候人家就更进一步了呢。
可是,随着朝廷取消了科举制度。一下子秀才变举人的梦想便彻底断了。没了科举了,还参加什么科考?没有科考还怎么去中举人?当时在朝廷取消科举的消息传来之后,不止是那教书先生大惊,便是其他的人也是一样大惊失色。而那些曾经接济资助过他的人更是反应迅速,不但迅速和他拉开了距离,更是有不少的人纷纷向其讨要以前的债务。
社会就是这么的现实。如果那教书先生成为了举人,恐怕没有一个人会傻到去向他讨要以前的债务。恐怕他们会更加千方百计的送给他更多的钱财,目的就是为了和他搞好关系,好更加便利的利用他的举人身份。
可是就因为朝廷取消了科举,一时之间以前资助过他和接济过他的人便没有那么多的善心了。没有了科举,他们以前投入的钱财就很难收回成本了,所以这个时候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只能千方百计的向那教书先生讨要债务了。
不管是以前资助的钱财或者是接济的钱财,一时之间全都变成了借贷的债务,也全都成为了需要偿还的。当然也有一些人抹不开这个脸面,索性直接断了和那教书先生的来往,以前投入的那些钱财也都不要了。不过这样的人终究是少数,大部分的人还是千方百计的上门讨要债务。
就这样,本来那教书先生日子就过的比较紧凑,以前有人接济和资助还能够勉强过活,可现在不但没了接济与资助,更是连以前收的钱都要还回去,这还怎么过?
好在那些讨债的人也知道把人逼死了他们一两银子都要不回来,所以经过商讨之后便和那教书先生达成了慢慢还债的约定。双方达成欠债契约,而那教书先生则在规定的时间内慢慢偿还这些债务。
就这样,本来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渴望着有一天功成名就的秀才不得不走上了一条赚钱养家、拼搏还债的艰苦之路。不过做了几十年的读书人,他除了会些书本知识之外,没有任何的赚钱能力。脏活累活,不想干也没那个体力干。给那些当官的当个幕僚,他又没有那个能力。想了半天,他发现自己除了能够做个教书先生之外什么都干不了。
就这样,曾经的秀才慢慢的走向了向教书先生转变的道路。不过这一条道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因为时代已经不同了。就和科举变得落伍了一样,像他这样的秀才也一样落伍了,开始变得不吃香了。
如果是以前,一个秀才要是愿意放下身段去当一个教书先生,那指不定鄱阳城内多少的大家族都会去抢着请他来给族中子弟教书。放在以前,秀才、举人之类的读书人很少会去做没什么前途的教书先生。举人就不用说... -->>
靠着唐杰的建议,黄述德一举扭转了自己在鄱阳城内不好的形象,不过获益的却并不仅仅是黄述德一个人,还有唐杰也一样在毛文风案当中收获了很大的名声。
当然,唐杰收获名声的方式和黄述德还是有很大区别的。黄述德能够扭转自己的形象,靠的是他对于毛文风案的审理,靠的是审案结束之后的善后工作。特别是拿出了两万多两银子分发给那些受害者家属的举动为黄述德带来了不少的正面评价。
相对来说,唐杰收获名声的原因以及方式就有很大区别了。唐杰被人称赞主要源于他在遇上毛文风等人的打劫之后不但没有受到一点伤害,还反而将所有劫匪一网打尽,更是在之后的破案环节巧妙设计一举击破了劫匪的心理防线,使得劫匪老实的供述了自己的罪行。
和黄述德相比,唐杰的行为无疑更加吸引人的眼球,也更加具有传奇性,当然外面那些有关他的事迹也越来越有往传奇故事上靠拢的倾向。特别是在鄱阳城中已经开始有教书先生将唐杰的故事写成了小说,并且慢慢的在鄱阳城中传播开来。唐杰也是无意之间才听到有关自己的事情,后来打听了之后才知道有一个教书先生迫于生计将他和毛文风等人的故事编撰成了一部很有传奇色彩的小说。
那位教书先生其实是以前的秀才,只不过年过四十了却还为在科举之上闯出什么名堂,再加上前些年科举制度被取消了之后,朝廷也没有给全天下广大的读书人安排什么出路,那教书先生也彻底没了奋进的方向,最终慢慢沦落为了教书的。
本来吗以前有科举的时候,虽然那教书先生一直没能再进一步,可至少还有一个奋斗的方向。而周边的人也乐于对他寄以希望,所以时不时的便会有人接济他一下。读书人不事生产,那教书先生以前的日子虽然过得紧巴巴的,可是靠着外人的接济也还能够勉强度日。
但是科举被取消了之后,一时之间教书先生的生活大变。不但他自己没了目标从而饱受打击,便是以前那些对他寄予希望时常接济他的人也纷纷远他而去。以前有人愿意接济资助他,无非就是看他还有几分才学,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够在科举之路上更进一步了。
以前那些人对他的接济其实也可以算作是一种前期的投资。不说那教书先生考中进士,便是仅仅考中举人了,他们的投资也可以得到回报。虽说举人距离飞黄腾达还有很远的距离,可是至少举人已经拥有了做官的资格。而且举人还具有很多的特权,比如免税之类的。
只要中了举人,其名下的田产便具有了免赋税的资格。所以几乎每一个举人的名下都会有很多的田产,实际上那些田产并不一定是其本人的,有很多都是其他人寄托在他名下的,目的就是为了减免田赋。同样打着他的旗号进行经商之类的活动也可以获得很多的便利。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只要那教书先生中了举人,那些曾经接济资助过他的人便可以从中获取很多的特权以及便利,而他们也可以获得远超过当初投资百倍的回报。
只是这一切的前提是那教书先生能够中了举人。虽然以前他一直科考没中,可至少大家还都有一个念想,而且未来的事情谁也说不准不是吗,说不定什么时候人家就更进一步了呢。
可是,随着朝廷取消了科举制度。一下子秀才变举人的梦想便彻底断了。没了科举了,还参加什么科考?没有科考还怎么去中举人?当时在朝廷取消科举的消息传来之后,不止是那教书先生大惊,便是其他的人也是一样大惊失色。而那些曾经接济资助过他的人更是反应迅速,不但迅速和他拉开了距离,更是有不少的人纷纷向其讨要以前的债务。
社会就是这么的现实。如果那教书先生成为了举人,恐怕没有一个人会傻到去向他讨要以前的债务。恐怕他们会更加千方百计的送给他更多的钱财,目的就是为了和他搞好关系,好更加便利的利用他的举人身份。
可是就因为朝廷取消了科举,一时之间以前资助过他和接济过他的人便没有那么多的善心了。没有了科举,他们以前投入的钱财就很难收回成本了,所以这个时候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只能千方百计的向那教书先生讨要债务了。
不管是以前资助的钱财或者是接济的钱财,一时之间全都变成了借贷的债务,也全都成为了需要偿还的。当然也有一些人抹不开这个脸面,索性直接断了和那教书先生的来往,以前投入的那些钱财也都不要了。不过这样的人终究是少数,大部分的人还是千方百计的上门讨要债务。
就这样,本来那教书先生日子就过的比较紧凑,以前有人接济和资助还能够勉强过活,可现在不但没了接济与资助,更是连以前收的钱都要还回去,这还怎么过?
好在那些讨债的人也知道把人逼死了他们一两银子都要不回来,所以经过商讨之后便和那教书先生达成了慢慢还债的约定。双方达成欠债契约,而那教书先生则在规定的时间内慢慢偿还这些债务。
就这样,本来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渴望着有一天功成名就的秀才不得不走上了一条赚钱养家、拼搏还债的艰苦之路。不过做了几十年的读书人,他除了会些书本知识之外,没有任何的赚钱能力。脏活累活,不想干也没那个体力干。给那些当官的当个幕僚,他又没有那个能力。想了半天,他发现自己除了能够做个教书先生之外什么都干不了。
就这样,曾经的秀才慢慢的走向了向教书先生转变的道路。不过这一条道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因为时代已经不同了。就和科举变得落伍了一样,像他这样的秀才也一样落伍了,开始变得不吃香了。
如果是以前,一个秀才要是愿意放下身段去当一个教书先生,那指不定鄱阳城内多少的大家族都会去抢着请他来给族中子弟教书。放在以前,秀才、举人之类的读书人很少会去做没什么前途的教书先生。举人就不用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