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出兵(三) (2/2)
吾读小说网 wdxiaoshuo.com,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战争结束以后,大津佑树仍然想不明白,因为在这场战场开始之前,清政府己经完全放弃了台湾,同时严令各地的督抚大臣,禁止以任何形式支援台湾军民的战斗,因此在沒有中央政府的支持,台湾原居民的抵抗,根本就是一场注定不可能取胜的战斗,但为什么中国的老百姓还是如此的前仆后继,概然赴死呢?而中国的军队,官员、政府却又为什么如此不一堪一击呢?如果参加甲午战争的淸国军队都如此拼命,那么日本还能取胜吗?
大津佑树和一般的日本军人不同,他出身于世阀家庭,受过较为良好的教育,从军之后,又作为年轻军官赴徳国留学三年,一直到甲午战争开始之前才被日本招回国內,由于文化层次较高,又接触过西方文化,令大津佑树的眼界大为开阔,并且俱有一定的国际视野,比起一般的脑袋一跟筋,只知道大叫“为天皇尽忠”的日本军人来说,大津佑树的思维见解自然要开明得多。
直觉让大津佑树认为,如果能够找出其中的原因,那么就可以帮助日本顺利的征服中国。于是为了寻找答案,大津佑树回到日本以后,开始认真的研究中国的历史文化,翻阅了大量的中国的书籍,似乎找到了答案。
在五年以后,大津佑树随八国联一起踏上了中国的土地,而相似的一幕再次上演,只不过台湾岛上的热带雨林换成了一望无际的青纱帐,而服装颜色杂乱的台湾土著,则变成了头扎着红色头巾的义和团民。
那是在6月10日,联军第一次进攻北京,乘坐的列车到达廊坊车站,甴于铁路被破坏,火车无法前进,联军被道停车修路,但就在这时,铁路两边的青纱帐里突然响起了震天动地的呐喊声成百上千,头扎着红色头巾、高举着大刀、长矛、木棍、铁锹、锄头,还有土枪土炮,巨浪般的向联军拥冲过来。
大津佑树看到令自己终生难忘的奇景,后来他在日记中写道:
“四面八方都是旗帜的海洋,这个彩色的海洋随着低沉的怒吼声剧烈地起伏,如同巨大的风暴来临时汹涌的海浪。天空中刹那间昏暗下来,因为酷热的天空被飞扬起来的尘土所遮盖。在数不清的身穿各色衣服的义和团众前面,是身穿白色或红色衣饰的领头人。他们在枪弹面前沒有规避动作,甚至连腰都沒有弯下,反而高昂着头,仿佛热切的希望在这个应该躲避子弹的时刻,身体能够显得更为醒目。”
“而在他们的身后,人人都学着他们的样子,甚致更为夸张,所有的人都在扭动身体,像极了某种部落祭祀的舞蹈。口中发出古怪的声音,节奏时而明显,时而混乱不堪,由低沉到高昂,最后成为一片尖锐的喊叫。一排人在枪弹的射击中倒下,尖锐的声音仅仅只是停顿了一瞬间,但更尖锐的声音随即又响了起来,后面的人以更为凶猛的姿态前进。这些中国的农民如同落叶一样的倒下,但他们依旧在冲锋,不能想像世界上还有比他们更加勇敢的人。‘这不是在战斗,肯定是某种仪式,是这个民族在某种危机的时刻,进行的殉葬般的仪式。’一个联军军官在后来和我聊天的时候说道,我告诉他,‘这不是仪式,这就是中国的农民,这种情况在中国历史上已经发生过很多次了。’”
因此听完了沃尔科夫的讲说之后,大津佑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是中国的老百姓干的。
――――――――分割线―――――――――分割线――――――――
注1:乙末战役之后,日本官方公布的伤亡数字为:攻台日军有515人负伤,战死约有164人,因水土不服而过世者达4,642人。 军夫有7,000人死亡的损失。罹病住院者计有26,094人。不过这个数字显然不合理,一是阵亡与病亡的比例太过悬殊,二是阵亡人数与战事进行的时间不匹配。但无论怎样,日本在乙末战争中的损失都要大于甲午战争。
北白川宫能久亲王(1847.4.1—1895.11.5)日本皇族,将领,伏见宫邦家亲王第九子,孝明天皇养子,生于京都,曾赴普鲁士留学,曾任中将近卫师团长。日本官方公文称:攻下台南后一周,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因感染疟疾,于11月4日返抵东京后(横须贺上陆),隔日病死于自宅。
据台湾文史研究者黄荣洛考证: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在新竹牛埔山即已中弹身亡。当时其弟伏见宫贞爱亲王刚好率兵至台支援,日军于是隐瞒北白川宫死讯,以其弟伏见宫作为替身南下。贞爱亲王在彰化、虎尾、嘉义又迭遇险境终受重伤,日方为了保密,继续将其以能久亲王的身分在台南由担架抬上船,让台南目击民众以为能久亲王重病回国,而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在名议归国之后既宣告死亡。
后来日本在台官员在北白川宫能久亲王死亡之地牛埔山立了御露营纪念碑,和别处的纪念碑不同,除了列上北白川宫能久亲王的全衔外,背面有相当长的碑文,最后一句是:“下马而顾望,必见江山之苍凉”,纪念碑造型则如同墓地一般。
之后,包括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妃岛津富子与长男竹田宫恒久王等人曾多次到牛埔山祭拜能久亲王,日本皇太子裕仁亲王(后来的昭和天皇)来台时,还特派侍从到新竹神社祭拜。从日本皇族对牛埔山纪念碑的重视,可见其中有特殊的地方。
另外,当时台湾各地都传出北白川宫能久亲王死于该地起义军之手,例如:新竹、苗栗、大甲、彰化、云林、大林、义竹、盐水、佳里、善化等地。
战争结束以后,大津佑树仍然想不明白,因为在这场战场开始之前,清政府己经完全放弃了台湾,同时严令各地的督抚大臣,禁止以任何形式支援台湾军民的战斗,因此在沒有中央政府的支持,台湾原居民的抵抗,根本就是一场注定不可能取胜的战斗,但为什么中国的老百姓还是如此的前仆后继,概然赴死呢?而中国的军队,官员、政府却又为什么如此不一堪一击呢?如果参加甲午战争的淸国军队都如此拼命,那么日本还能取胜吗?
大津佑树和一般的日本军人不同,他出身于世阀家庭,受过较为良好的教育,从军之后,又作为年轻军官赴徳国留学三年,一直到甲午战争开始之前才被日本招回国內,由于文化层次较高,又接触过西方文化,令大津佑树的眼界大为开阔,并且俱有一定的国际视野,比起一般的脑袋一跟筋,只知道大叫“为天皇尽忠”的日本军人来说,大津佑树的思维见解自然要开明得多。
直觉让大津佑树认为,如果能够找出其中的原因,那么就可以帮助日本顺利的征服中国。于是为了寻找答案,大津佑树回到日本以后,开始认真的研究中国的历史文化,翻阅了大量的中国的书籍,似乎找到了答案。
在五年以后,大津佑树随八国联一起踏上了中国的土地,而相似的一幕再次上演,只不过台湾岛上的热带雨林换成了一望无际的青纱帐,而服装颜色杂乱的台湾土著,则变成了头扎着红色头巾的义和团民。
那是在6月10日,联军第一次进攻北京,乘坐的列车到达廊坊车站,甴于铁路被破坏,火车无法前进,联军被道停车修路,但就在这时,铁路两边的青纱帐里突然响起了震天动地的呐喊声成百上千,头扎着红色头巾、高举着大刀、长矛、木棍、铁锹、锄头,还有土枪土炮,巨浪般的向联军拥冲过来。
大津佑树看到令自己终生难忘的奇景,后来他在日记中写道:
“四面八方都是旗帜的海洋,这个彩色的海洋随着低沉的怒吼声剧烈地起伏,如同巨大的风暴来临时汹涌的海浪。天空中刹那间昏暗下来,因为酷热的天空被飞扬起来的尘土所遮盖。在数不清的身穿各色衣服的义和团众前面,是身穿白色或红色衣饰的领头人。他们在枪弹面前沒有规避动作,甚至连腰都沒有弯下,反而高昂着头,仿佛热切的希望在这个应该躲避子弹的时刻,身体能够显得更为醒目。”
“而在他们的身后,人人都学着他们的样子,甚致更为夸张,所有的人都在扭动身体,像极了某种部落祭祀的舞蹈。口中发出古怪的声音,节奏时而明显,时而混乱不堪,由低沉到高昂,最后成为一片尖锐的喊叫。一排人在枪弹的射击中倒下,尖锐的声音仅仅只是停顿了一瞬间,但更尖锐的声音随即又响了起来,后面的人以更为凶猛的姿态前进。这些中国的农民如同落叶一样的倒下,但他们依旧在冲锋,不能想像世界上还有比他们更加勇敢的人。‘这不是在战斗,肯定是某种仪式,是这个民族在某种危机的时刻,进行的殉葬般的仪式。’一个联军军官在后来和我聊天的时候说道,我告诉他,‘这不是仪式,这就是中国的农民,这种情况在中国历史上已经发生过很多次了。’”
因此听完了沃尔科夫的讲说之后,大津佑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是中国的老百姓干的。
――――――――分割线―――――――――分割线――――――――
注1:乙末战役之后,日本官方公布的伤亡数字为:攻台日军有515人负伤,战死约有164人,因水土不服而过世者达4,642人。 军夫有7,000人死亡的损失。罹病住院者计有26,094人。不过这个数字显然不合理,一是阵亡与病亡的比例太过悬殊,二是阵亡人数与战事进行的时间不匹配。但无论怎样,日本在乙末战争中的损失都要大于甲午战争。
北白川宫能久亲王(1847.4.1—1895.11.5)日本皇族,将领,伏见宫邦家亲王第九子,孝明天皇养子,生于京都,曾赴普鲁士留学,曾任中将近卫师团长。日本官方公文称:攻下台南后一周,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因感染疟疾,于11月4日返抵东京后(横须贺上陆),隔日病死于自宅。
据台湾文史研究者黄荣洛考证: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在新竹牛埔山即已中弹身亡。当时其弟伏见宫贞爱亲王刚好率兵至台支援,日军于是隐瞒北白川宫死讯,以其弟伏见宫作为替身南下。贞爱亲王在彰化、虎尾、嘉义又迭遇险境终受重伤,日方为了保密,继续将其以能久亲王的身分在台南由担架抬上船,让台南目击民众以为能久亲王重病回国,而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在名议归国之后既宣告死亡。
后来日本在台官员在北白川宫能久亲王死亡之地牛埔山立了御露营纪念碑,和别处的纪念碑不同,除了列上北白川宫能久亲王的全衔外,背面有相当长的碑文,最后一句是:“下马而顾望,必见江山之苍凉”,纪念碑造型则如同墓地一般。
之后,包括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妃岛津富子与长男竹田宫恒久王等人曾多次到牛埔山祭拜能久亲王,日本皇太子裕仁亲王(后来的昭和天皇)来台时,还特派侍从到新竹神社祭拜。从日本皇族对牛埔山纪念碑的重视,可见其中有特殊的地方。
另外,当时台湾各地都传出北白川宫能久亲王死于该地起义军之手,例如:新竹、苗栗、大甲、彰化、云林、大林、义竹、盐水、佳里、善化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