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dxiaoshuo.com,世家的天下:魏晋豪门与皇帝的争权之路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贾充向司马昭提议趁机让诸葛诞做司空。诸葛诞一旦入了朝,也就彻底和扬州军权说拜拜了,这是解除他兵权的最佳手段。
“恐怕诸葛诞不会老老实实放弃兵权吧……”司马昭沉吟未决。
“我感觉诸葛诞有谋反征兆。如果他现在行动为祸尚小,如果置之不理日后必酿成更大祸患。”
“有道理。”司马昭接受了贾充的建议,宣诸葛诞入朝。
钟会听闻此消息,斩钉截铁地断言:“诸葛诞必反!”
司马昭点了点头:“是祸躲不过,该来的总会来,诏书已发出,追不回来了。”
几天后,诸葛诞接到了诏书。
他越想越觉得不对劲:“论资排辈,我做三公怎么说都该排在王昶后面。”
前文讲过,魏国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州刺史多是州都督的储官。例如,郭淮由雍州刺史晋升雍凉都督,郭淮死后,陈泰由雍州刺史晋升雍凉都督……以上事迹均秉承这一惯例。如果诸葛诞入朝,最大的得利者无疑是扬州刺史乐。
诸葛诞判断:这肯定是乐想取代自己成为扬州都督,所以从中搞的小动作。这时候,他已经做好谋反的准备,便当即率数千死士冲进乐府邸,将乐斩杀。先前,他和扬州刺史文钦关系不睦,这回又跟扬州刺史乐闹出了人命,由此可以看出,诸葛诞颇忌惮自己被下级取而代之,这个性格特点,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将来的命运。
诸葛诞杀死乐后给朝廷上了一封奏表:“乐图谋不轨被臣诛杀,若朝廷信任臣,臣还是魏臣,若朝廷不信任臣,臣即是吴臣!”这相当于谋反宣言。他之所以这么底气十足,是因为他早就征募十五六万军队,又囤积了足以支撑一年的军粮。然而,他没有像毌丘俭那样挺近洛阳,而是选择固守寿春城。
诸葛诞无须等待朝廷的答复,他马上给吴国发出请降书,并把幼子诸葛靓送往江东建邺充当人质。一方面,他向吴国宣誓效忠,希望吴国能出兵支援;另一方面,他想到万一战败,总能给儿子留下条生路。
就这样,诸葛诞目送诸葛靓渐行渐远,直至淡出视线之外,随后,他转身入城,开始了整军备战。
淮南三叛:挟天子以令不臣
没两天,朝廷收到了诸葛诞的谋反宣言和乐的人头,举朝震惊。
就在群臣义愤填膺,纷纷提议讨伐诸葛诞的时候,曹髦却极力压抑着内心的兴奋。他暗想:莫非诸葛诞打算效仿毌丘俭勤王?他完全忽略了诸葛诞信中那句总结陈词——“若朝廷不信任臣,臣即是吴臣!”不过,即使诸葛诞降吴,在他看来也是相当解气。然而,曹髦发散性的思绪很快被打断了。
“启禀陛下,大将军有奏疏送至。”
司马昭和司马师一样,为防范政敌行刺,只窝在自己府邸打理政务,从不进入皇宫。使臣朗声念诵司马昭的奏疏道:“有毌丘俭前车之鉴,诸葛诞肯定准备得更加充分,更有可能向吴国求援,臣认为应集结各州兵力平定叛乱。”
诸葛诞是魏室的忠臣啊!此时此刻,曹髦仍然这样固执地认为,可他无法说出自己的真心话,只能咬着牙说出那句:“准奏!”
随后,司马昭花了将近两个月时间征调京畿、青州、徐州、荆州、豫州、关中所有能动用的兵力,再加上十几万朝廷中央军,最终集结二十六万大军准备讨伐诸葛诞。同时,他又命荆州都督王昶进兵江陵,在南战线牵制部分吴国军队。但是,司马昭纵使掌控着强大兵力,却仍不敢贸然离开朝廷前往淮南。一年前,曹髦那封险些葬送司马家族权势的诏书至今让他心有余悸,而近来,曹髦又屡逞口舌之争,敌视司马家族的情绪表露无遗,这些都让司马昭过不踏实。最后,他想出一个万全之策。
司马昭上奏:“臣请陛下和皇太后御驾亲征,以此来表明剿灭叛臣的决心。臣已集结五十万大军(实际为二十六万,这里是夸大说辞),以众击寡,胜负无须忧虑。”
曹髦听罢气得瞪圆了双眼。司马昭居然敢挟持自己随军出征!他火冒三丈,眼看便要拍案而起。
一旁的郭太后看出曹髦不对劲,赶忙攥住曹髦的手腕,使劲将他按在皇位上。
曹髦并没有注意到手腕已被郭太后攥得有些发紫,他双眼充血,但他能说的也只有两个字:“准奏!”
公元257年秋,大将军司马昭会集二十六万大军,挟魏帝曹髦和郭太后剑指淮南,讨伐诸葛诞。
几天后,不远处一座城池渐渐浮现于司马昭的视线之内。
“前面就到豫州项城了……”
项城,这里是魏都洛阳通往淮南的必经之处,这是一个充满着传奇的地方。六年前,他的爸爸司马懿率数万大军在这里将手足无措的王淩缉拿;两年前,大哥司马师率十二万大军,在这里和毌丘俭展开为期一个月的对峙并最终获胜;今天,他率二十六万大军,更挟魏帝曹髦和郭太后同行,讨伐诸葛诞的叛乱。
8月,司马昭沿着父兄走过的路,再次来到豫州项城。他感慨万千,继而低下头,注视着脚下的土地,希望能从这里找到当年父兄留下的脚印,他内心向父兄在天之灵默默倾诉:“司马家族的权柄,已被我牢牢握在手里,而且愈来愈强大了。”
项城,见证了三位淮南统帅因各自不同理由引发的叛乱,当然,或可称之为勤王;项城,也见证了司马家族父子三人所走过的权臣之路,他们的足迹坚实地印在这里,震撼着魏国社稷。
“为什么还看不到诸葛诞?”曹髦不时站起身翘首远眺,像盼望救星一样,无比期待看到诸葛诞的大军出现在自己面前。
“陛下请少安毋躁,大将军自有临敌之策。”近臣一如既往的回答让曹髦更加焦躁。
这天,曹髦的车驾突然停了下来。
“怎么不走啦?诸葛诞在前头吗?”
“启禀陛下,大将军考虑您的安全,让您和郭太后暂且留在项城,大将军亲临丘头(位于项城和寿春之间)督战,另派镇东将军王基率前锋往淮南平定叛乱。”
连日来,司马昭一直寻思怎么安置曹髦才稳妥,他不希望曹髦离诸葛诞太近,这会增加诸多不可预估的风险,他更不放心把曹髦独自留在洛阳。想来想去,他决定让曹髦和郭太后暂留项城,这里既非前线,又远离朝廷,谅曹髦也掀不起什么风浪。而他自己坐镇丘头,一方面可以遥控前线的王基;另一方面则可以就近监控曹髦。
“大将军要让朕住在项城?”曹髦从车驾上猛地站了起来。我乃大魏国的天子,怎能任凭臣子随处安置?这还不算最让曹髦难以接受的,更让他心凉的是得知战事将在淮南展开,也就是说,诸葛诞根本就没有攻向洛阳。诸葛诞根本就没有勤王之心哪……曹髦的心情失落沮丧,在他后方,是远去的魏都洛阳,在他前方,是完全不受他掌控的二十六万魏国大军。他总算明白了,这是一场和他无关的战争。其实,这个国家也早和他无关了。
诸葛诞宣布反叛已过去两个来月,他始终固守在淮南寿春,无暇考虑曹髦的期盼,只是焦急地等候着吴国援军的到来。
宗室之乱
在讲即将到来的这场淮南战役前,让我们先把时间线往回倒一段,简单说说前不久吴国政坛发生的一连串动荡。
诸葛恪被刺杀后,孙峻官拜丞相、大将军,独揽军政大权,他的跋扈很快激起公卿的不满。
鉴于孙氏皇族一向喜欢窝里斗的特点,对付孙峻的重任自然首当其冲落在了亲戚们的脑袋上。孙登(孙权长子)的儿子孙英、孙峻的叔伯孙仪、孙鲁班的妹妹——被孙权处死的朱据的未亡人孙鲁育,一个接一个地卷了进来,他们全都在企图刺杀孙峻失败后被处死。
着重要说说孙鲁育为什么会死。
在讲“南鲁党争”时提过,孙鲁班挑唆孙权废掉孙和,此举遭孙鲁育的反对,就因为这事,一奶同胞的姊妹从此成了死对头。自打孙峻掌权后,孙鲁班就抱定了孙峻这个大粗腿,她居然当起孙峻的情人。论辈分,孙峻是孙鲁班的堂侄孙,这实在乱得够可以。孙鲁班为报复妹妹,便诬告孙鲁育意图刺杀孙峻。由此导致孙鲁育被害。
诸葛诞在淮南举兵反叛的头一年,公元256年,孙峻病死,他的权柄由堂弟孙继承。右将军吕据(吕范之子,孙权临死前五位托孤重臣之一)和御史大夫滕胤(诸葛恪的儿女亲家,孙权临死前五位托孤重臣之一)欲合谋扳倒孙。然而,孙先下手为强灭了二人。
随后,孙虑(孙堂兄)密谋刺杀孙,事情败露后反被孙所杀。
想必是因为孙权对同族的冷酷无情给整个孙氏灌输了同样的价值观,在三国后期,吴国皇室成员之间乱伦频发,同族之间杀来杀去就没断过。这种情况在魏国和蜀国极鲜有,也算是吴国特色。
吴国这场政治动荡的余波一直延续了一年,直接影响到魏国淮南的战局。
&nbs... -->>
贾充向司马昭提议趁机让诸葛诞做司空。诸葛诞一旦入了朝,也就彻底和扬州军权说拜拜了,这是解除他兵权的最佳手段。
“恐怕诸葛诞不会老老实实放弃兵权吧……”司马昭沉吟未决。
“我感觉诸葛诞有谋反征兆。如果他现在行动为祸尚小,如果置之不理日后必酿成更大祸患。”
“有道理。”司马昭接受了贾充的建议,宣诸葛诞入朝。
钟会听闻此消息,斩钉截铁地断言:“诸葛诞必反!”
司马昭点了点头:“是祸躲不过,该来的总会来,诏书已发出,追不回来了。”
几天后,诸葛诞接到了诏书。
他越想越觉得不对劲:“论资排辈,我做三公怎么说都该排在王昶后面。”
前文讲过,魏国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州刺史多是州都督的储官。例如,郭淮由雍州刺史晋升雍凉都督,郭淮死后,陈泰由雍州刺史晋升雍凉都督……以上事迹均秉承这一惯例。如果诸葛诞入朝,最大的得利者无疑是扬州刺史乐。
诸葛诞判断:这肯定是乐想取代自己成为扬州都督,所以从中搞的小动作。这时候,他已经做好谋反的准备,便当即率数千死士冲进乐府邸,将乐斩杀。先前,他和扬州刺史文钦关系不睦,这回又跟扬州刺史乐闹出了人命,由此可以看出,诸葛诞颇忌惮自己被下级取而代之,这个性格特点,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将来的命运。
诸葛诞杀死乐后给朝廷上了一封奏表:“乐图谋不轨被臣诛杀,若朝廷信任臣,臣还是魏臣,若朝廷不信任臣,臣即是吴臣!”这相当于谋反宣言。他之所以这么底气十足,是因为他早就征募十五六万军队,又囤积了足以支撑一年的军粮。然而,他没有像毌丘俭那样挺近洛阳,而是选择固守寿春城。
诸葛诞无须等待朝廷的答复,他马上给吴国发出请降书,并把幼子诸葛靓送往江东建邺充当人质。一方面,他向吴国宣誓效忠,希望吴国能出兵支援;另一方面,他想到万一战败,总能给儿子留下条生路。
就这样,诸葛诞目送诸葛靓渐行渐远,直至淡出视线之外,随后,他转身入城,开始了整军备战。
淮南三叛:挟天子以令不臣
没两天,朝廷收到了诸葛诞的谋反宣言和乐的人头,举朝震惊。
就在群臣义愤填膺,纷纷提议讨伐诸葛诞的时候,曹髦却极力压抑着内心的兴奋。他暗想:莫非诸葛诞打算效仿毌丘俭勤王?他完全忽略了诸葛诞信中那句总结陈词——“若朝廷不信任臣,臣即是吴臣!”不过,即使诸葛诞降吴,在他看来也是相当解气。然而,曹髦发散性的思绪很快被打断了。
“启禀陛下,大将军有奏疏送至。”
司马昭和司马师一样,为防范政敌行刺,只窝在自己府邸打理政务,从不进入皇宫。使臣朗声念诵司马昭的奏疏道:“有毌丘俭前车之鉴,诸葛诞肯定准备得更加充分,更有可能向吴国求援,臣认为应集结各州兵力平定叛乱。”
诸葛诞是魏室的忠臣啊!此时此刻,曹髦仍然这样固执地认为,可他无法说出自己的真心话,只能咬着牙说出那句:“准奏!”
随后,司马昭花了将近两个月时间征调京畿、青州、徐州、荆州、豫州、关中所有能动用的兵力,再加上十几万朝廷中央军,最终集结二十六万大军准备讨伐诸葛诞。同时,他又命荆州都督王昶进兵江陵,在南战线牵制部分吴国军队。但是,司马昭纵使掌控着强大兵力,却仍不敢贸然离开朝廷前往淮南。一年前,曹髦那封险些葬送司马家族权势的诏书至今让他心有余悸,而近来,曹髦又屡逞口舌之争,敌视司马家族的情绪表露无遗,这些都让司马昭过不踏实。最后,他想出一个万全之策。
司马昭上奏:“臣请陛下和皇太后御驾亲征,以此来表明剿灭叛臣的决心。臣已集结五十万大军(实际为二十六万,这里是夸大说辞),以众击寡,胜负无须忧虑。”
曹髦听罢气得瞪圆了双眼。司马昭居然敢挟持自己随军出征!他火冒三丈,眼看便要拍案而起。
一旁的郭太后看出曹髦不对劲,赶忙攥住曹髦的手腕,使劲将他按在皇位上。
曹髦并没有注意到手腕已被郭太后攥得有些发紫,他双眼充血,但他能说的也只有两个字:“准奏!”
公元257年秋,大将军司马昭会集二十六万大军,挟魏帝曹髦和郭太后剑指淮南,讨伐诸葛诞。
几天后,不远处一座城池渐渐浮现于司马昭的视线之内。
“前面就到豫州项城了……”
项城,这里是魏都洛阳通往淮南的必经之处,这是一个充满着传奇的地方。六年前,他的爸爸司马懿率数万大军在这里将手足无措的王淩缉拿;两年前,大哥司马师率十二万大军,在这里和毌丘俭展开为期一个月的对峙并最终获胜;今天,他率二十六万大军,更挟魏帝曹髦和郭太后同行,讨伐诸葛诞的叛乱。
8月,司马昭沿着父兄走过的路,再次来到豫州项城。他感慨万千,继而低下头,注视着脚下的土地,希望能从这里找到当年父兄留下的脚印,他内心向父兄在天之灵默默倾诉:“司马家族的权柄,已被我牢牢握在手里,而且愈来愈强大了。”
项城,见证了三位淮南统帅因各自不同理由引发的叛乱,当然,或可称之为勤王;项城,也见证了司马家族父子三人所走过的权臣之路,他们的足迹坚实地印在这里,震撼着魏国社稷。
“为什么还看不到诸葛诞?”曹髦不时站起身翘首远眺,像盼望救星一样,无比期待看到诸葛诞的大军出现在自己面前。
“陛下请少安毋躁,大将军自有临敌之策。”近臣一如既往的回答让曹髦更加焦躁。
这天,曹髦的车驾突然停了下来。
“怎么不走啦?诸葛诞在前头吗?”
“启禀陛下,大将军考虑您的安全,让您和郭太后暂且留在项城,大将军亲临丘头(位于项城和寿春之间)督战,另派镇东将军王基率前锋往淮南平定叛乱。”
连日来,司马昭一直寻思怎么安置曹髦才稳妥,他不希望曹髦离诸葛诞太近,这会增加诸多不可预估的风险,他更不放心把曹髦独自留在洛阳。想来想去,他决定让曹髦和郭太后暂留项城,这里既非前线,又远离朝廷,谅曹髦也掀不起什么风浪。而他自己坐镇丘头,一方面可以遥控前线的王基;另一方面则可以就近监控曹髦。
“大将军要让朕住在项城?”曹髦从车驾上猛地站了起来。我乃大魏国的天子,怎能任凭臣子随处安置?这还不算最让曹髦难以接受的,更让他心凉的是得知战事将在淮南展开,也就是说,诸葛诞根本就没有攻向洛阳。诸葛诞根本就没有勤王之心哪……曹髦的心情失落沮丧,在他后方,是远去的魏都洛阳,在他前方,是完全不受他掌控的二十六万魏国大军。他总算明白了,这是一场和他无关的战争。其实,这个国家也早和他无关了。
诸葛诞宣布反叛已过去两个来月,他始终固守在淮南寿春,无暇考虑曹髦的期盼,只是焦急地等候着吴国援军的到来。
宗室之乱
在讲即将到来的这场淮南战役前,让我们先把时间线往回倒一段,简单说说前不久吴国政坛发生的一连串动荡。
诸葛恪被刺杀后,孙峻官拜丞相、大将军,独揽军政大权,他的跋扈很快激起公卿的不满。
鉴于孙氏皇族一向喜欢窝里斗的特点,对付孙峻的重任自然首当其冲落在了亲戚们的脑袋上。孙登(孙权长子)的儿子孙英、孙峻的叔伯孙仪、孙鲁班的妹妹——被孙权处死的朱据的未亡人孙鲁育,一个接一个地卷了进来,他们全都在企图刺杀孙峻失败后被处死。
着重要说说孙鲁育为什么会死。
在讲“南鲁党争”时提过,孙鲁班挑唆孙权废掉孙和,此举遭孙鲁育的反对,就因为这事,一奶同胞的姊妹从此成了死对头。自打孙峻掌权后,孙鲁班就抱定了孙峻这个大粗腿,她居然当起孙峻的情人。论辈分,孙峻是孙鲁班的堂侄孙,这实在乱得够可以。孙鲁班为报复妹妹,便诬告孙鲁育意图刺杀孙峻。由此导致孙鲁育被害。
诸葛诞在淮南举兵反叛的头一年,公元256年,孙峻病死,他的权柄由堂弟孙继承。右将军吕据(吕范之子,孙权临死前五位托孤重臣之一)和御史大夫滕胤(诸葛恪的儿女亲家,孙权临死前五位托孤重臣之一)欲合谋扳倒孙。然而,孙先下手为强灭了二人。
随后,孙虑(孙堂兄)密谋刺杀孙,事情败露后反被孙所杀。
想必是因为孙权对同族的冷酷无情给整个孙氏灌输了同样的价值观,在三国后期,吴国皇室成员之间乱伦频发,同族之间杀来杀去就没断过。这种情况在魏国和蜀国极鲜有,也算是吴国特色。
吴国这场政治动荡的余波一直延续了一年,直接影响到魏国淮南的战局。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