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dxiaoshuo.com,穿到古代当名士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提亲哪!
可是张老师提亲的场面确实没有桓师兄提亲的场面刺激。大概是经过那一场,他的阈值被调高了,不能再被别的提亲场景触动了?
他揉了揉太阳穴,抬眼见着家里的车夫在门口候着,忙正了正脸色,命车夫带他去另一位座师,副考官曾大人府上。
这一趟拜别之后,大约半个京师的人都不会再向他家提亲了。
四月初宋时便到吏部告了假,领了关防,跟哥哥们一道乘车离京。临别时不光桓凌请假来送,这一科相识的同年,还未回福建的朋友、粉丝也一同到城外长亭依依送别。
送行的人几乎挤断官道,看得两位兄长啧舌,二哥甚至感叹道:“我将来若外放个县令,到离任时能有这许多父老送行,这辈子就不亏了。”
宋时笑道:“咱们爹爹从广西离任时才是真的人山人海追着相送,那万民伞都制了几顶,写得密密麻麻的。等爹回来,哥哥们问爹做官的决窍不就成了?”
大哥也叫他勾出几分兴致,说道:“若这会试连年不中,倒不若学爹一样捐个官儿做。只是地方要好好选选——那西北战乱苦寒之地就不可去了,中原、南方都好,广西也去得,东北听说也都是上好的黑土地,只是天气冷些。”
提到这些,宋时最有经验,便从各地气候、地形地质、灾害、风俗、名胜、特产、民族……等方面给兄长们一一做分析。从京城到保定这两天多的路程,全国五A级景区都叫他安利了个遍,说得两位兄长都动了几分弃考捐官的心。
反正家里有个三元及第的弟弟在中枢,足以庇护家里,他们也都考了二三十年的试,真的要三年复三年地考下去么?
两位兄长各有心思,马车却已到了府城外。
宋家大管事宋福带着十一岁的大哥儿宋霖亲到城外迎候他们。一个小小孩儿穿着整整齐齐的儒衫,神色老成、礼仪周全,小大人般站在车前行礼,从爹叫到三叔,真是说不出的可爱。
尤为可爱的是,这孩子刚留起头发,脑袋上一片短毛,只有原先留长寿辫的两撮小鬏鬏够长,在头顶结成个极小的发髻。
这发型太可爱了!
只要不是留在自己头上,这种小孩子的发型真是招人疼啊!
他从袖子里掏出一包酥糖给侄儿,趁他双手接糖的时候,上手胡撸了一把硬扎扎的短发。
短发中又掺着光滑的长发,手感真好。
宋时满足地挑起唇角,把手藏回袖子里,含笑问道:“霖官儿这个年纪已经会念四书了?好出息的孩子,念到哪一段了?”
霖官儿握着那包糖,小脸板得严严的,正色答道:“侄儿如今已经念到‘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了!”
宋时连夸了几声“好聪明”,他大哥脸上也一片骄傲,又不好当面夸孩子,假意骂了一句:“你三叔这个年纪都能治本经了,你却才读到这段,实在不争气!”
宋时听过点儿教育学知识,知道个要赞美孩子的理论,连忙打断大哥,抱着霖官儿说:“大哥不必自谦了,这孩子好就是好,不必跟人比。我看他书背得熟,学得不慢,来日离开保定,到京里寻个好先生教着,有几年也能做童生、考秀才了。”
霖哥儿听着这位已经不大有印象的叔叔夸自己,羞得直低头,听到他说“离开保定”一话时才抬起头,有些害怕地叫他爹:“爹,我不想去京里,我想在家里念书!”
宋时抱着这个大宝贝儿,笑着说:“怕什么,不光你一个人去京里,你劝劝奶奶,咱们一家子都到京里住,还跟住在家里时一样!”
宋晓嗔怪地看了他一眼,却没说什么。
——他若放了外任,倒能带夫人,却不好让两个正在读书的孩儿离开状元叔父,到不知学风如何的任上。万一二弟也肯放外任,家里老少还真都得送进京,叫他们爹跟三弟照顾。
举家搬入京城之事,看来倒不得不做了。
兄弟三人怀着相似的念头进了府城,到西街街口处就远远见着一群人正挖地基,宋福赶到车边掀开帘子,指着正卖力干活的民夫说:“这是给咱们三爷建的三元牌坊!三爷可是咱们保定府第一位状元,更是第一位三元,府、县几位太尊、老爷都天天念着三爷呢!”
当然,他们家里念得更厉害。
宋福指挥车夫、小厮们高喊一声“宋三元回府了”,整条街煞时沸腾起来,路人、邻居都挤上来,把路堵得严严实实的。但因他们车要回家,又不敢拦他们前行,见车轮过来就像水波在船前分开一般,都拼命往路边挤。
宋时怕挤出事来,忙探出半个身子朝人挥手,喊道:“街坊邻居们,我是状元宋时,我就住在这宋家。诸位要见我往后到这儿来便能见着,不必都堵在这里,以免踩踏间误出事故!”
他一个状元都喊了,家里下人连忙也这么喊,众街坊虽舍不得见状元的机会,后面的倒不像刚才那么急着往前冲,把前头的人往车前挤了。
街上渐渐让开一条窄路,直通宋府。
宋家大门早在人流挤上来前就是大全的,此时外人散去了,便露出一排家人上来迎接,将车队拉进大门。车子一直驶进内院,院门口便站着一个穿秋香色褙子、头发花白、脸庞圆圆胖胖的老太太,左右两侧有媳妇扶着,见车子驶来便高喊了一声“时官儿”。
宋时顾不得等两位兄长,抱着侄子跳下车,直奔她面前,搂着她叫了声“娘”,又向两边年轻妇人叫“嫂子”。
小儿子、大孙子,老太太的命根子。
虽说宋时不是她亲生的,可从小儿在她屋里养着,当时家里又许久没有别的孩子出生,宋时在这个家就跟她的亲儿子、或者说,跟她的大孙子一样。
这么个宝贝疙瘩猛地叫他爹带走,还一走六年多,老太太的心也跟着牵挂了六年,见他回来才终于放下来,拍着他的背哭了一声:“我的时官儿啊,你可算回来了!你怎么瘦成这样了,都是你那没正形的爹累坏了你啊!”
提亲哪!
可是张老师提亲的场面确实没有桓师兄提亲的场面刺激。大概是经过那一场,他的阈值被调高了,不能再被别的提亲场景触动了?
他揉了揉太阳穴,抬眼见着家里的车夫在门口候着,忙正了正脸色,命车夫带他去另一位座师,副考官曾大人府上。
这一趟拜别之后,大约半个京师的人都不会再向他家提亲了。
四月初宋时便到吏部告了假,领了关防,跟哥哥们一道乘车离京。临别时不光桓凌请假来送,这一科相识的同年,还未回福建的朋友、粉丝也一同到城外长亭依依送别。
送行的人几乎挤断官道,看得两位兄长啧舌,二哥甚至感叹道:“我将来若外放个县令,到离任时能有这许多父老送行,这辈子就不亏了。”
宋时笑道:“咱们爹爹从广西离任时才是真的人山人海追着相送,那万民伞都制了几顶,写得密密麻麻的。等爹回来,哥哥们问爹做官的决窍不就成了?”
大哥也叫他勾出几分兴致,说道:“若这会试连年不中,倒不若学爹一样捐个官儿做。只是地方要好好选选——那西北战乱苦寒之地就不可去了,中原、南方都好,广西也去得,东北听说也都是上好的黑土地,只是天气冷些。”
提到这些,宋时最有经验,便从各地气候、地形地质、灾害、风俗、名胜、特产、民族……等方面给兄长们一一做分析。从京城到保定这两天多的路程,全国五A级景区都叫他安利了个遍,说得两位兄长都动了几分弃考捐官的心。
反正家里有个三元及第的弟弟在中枢,足以庇护家里,他们也都考了二三十年的试,真的要三年复三年地考下去么?
两位兄长各有心思,马车却已到了府城外。
宋家大管事宋福带着十一岁的大哥儿宋霖亲到城外迎候他们。一个小小孩儿穿着整整齐齐的儒衫,神色老成、礼仪周全,小大人般站在车前行礼,从爹叫到三叔,真是说不出的可爱。
尤为可爱的是,这孩子刚留起头发,脑袋上一片短毛,只有原先留长寿辫的两撮小鬏鬏够长,在头顶结成个极小的发髻。
这发型太可爱了!
只要不是留在自己头上,这种小孩子的发型真是招人疼啊!
他从袖子里掏出一包酥糖给侄儿,趁他双手接糖的时候,上手胡撸了一把硬扎扎的短发。
短发中又掺着光滑的长发,手感真好。
宋时满足地挑起唇角,把手藏回袖子里,含笑问道:“霖官儿这个年纪已经会念四书了?好出息的孩子,念到哪一段了?”
霖官儿握着那包糖,小脸板得严严的,正色答道:“侄儿如今已经念到‘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了!”
宋时连夸了几声“好聪明”,他大哥脸上也一片骄傲,又不好当面夸孩子,假意骂了一句:“你三叔这个年纪都能治本经了,你却才读到这段,实在不争气!”
宋时听过点儿教育学知识,知道个要赞美孩子的理论,连忙打断大哥,抱着霖官儿说:“大哥不必自谦了,这孩子好就是好,不必跟人比。我看他书背得熟,学得不慢,来日离开保定,到京里寻个好先生教着,有几年也能做童生、考秀才了。”
霖哥儿听着这位已经不大有印象的叔叔夸自己,羞得直低头,听到他说“离开保定”一话时才抬起头,有些害怕地叫他爹:“爹,我不想去京里,我想在家里念书!”
宋时抱着这个大宝贝儿,笑着说:“怕什么,不光你一个人去京里,你劝劝奶奶,咱们一家子都到京里住,还跟住在家里时一样!”
宋晓嗔怪地看了他一眼,却没说什么。
——他若放了外任,倒能带夫人,却不好让两个正在读书的孩儿离开状元叔父,到不知学风如何的任上。万一二弟也肯放外任,家里老少还真都得送进京,叫他们爹跟三弟照顾。
举家搬入京城之事,看来倒不得不做了。
兄弟三人怀着相似的念头进了府城,到西街街口处就远远见着一群人正挖地基,宋福赶到车边掀开帘子,指着正卖力干活的民夫说:“这是给咱们三爷建的三元牌坊!三爷可是咱们保定府第一位状元,更是第一位三元,府、县几位太尊、老爷都天天念着三爷呢!”
当然,他们家里念得更厉害。
宋福指挥车夫、小厮们高喊一声“宋三元回府了”,整条街煞时沸腾起来,路人、邻居都挤上来,把路堵得严严实实的。但因他们车要回家,又不敢拦他们前行,见车轮过来就像水波在船前分开一般,都拼命往路边挤。
宋时怕挤出事来,忙探出半个身子朝人挥手,喊道:“街坊邻居们,我是状元宋时,我就住在这宋家。诸位要见我往后到这儿来便能见着,不必都堵在这里,以免踩踏间误出事故!”
他一个状元都喊了,家里下人连忙也这么喊,众街坊虽舍不得见状元的机会,后面的倒不像刚才那么急着往前冲,把前头的人往车前挤了。
街上渐渐让开一条窄路,直通宋府。
宋家大门早在人流挤上来前就是大全的,此时外人散去了,便露出一排家人上来迎接,将车队拉进大门。车子一直驶进内院,院门口便站着一个穿秋香色褙子、头发花白、脸庞圆圆胖胖的老太太,左右两侧有媳妇扶着,见车子驶来便高喊了一声“时官儿”。
宋时顾不得等两位兄长,抱着侄子跳下车,直奔她面前,搂着她叫了声“娘”,又向两边年轻妇人叫“嫂子”。
小儿子、大孙子,老太太的命根子。
虽说宋时不是她亲生的,可从小儿在她屋里养着,当时家里又许久没有别的孩子出生,宋时在这个家就跟她的亲儿子、或者说,跟她的大孙子一样。
这么个宝贝疙瘩猛地叫他爹带走,还一走六年多,老太太的心也跟着牵挂了六年,见他回来才终于放下来,拍着他的背哭了一声:“我的时官儿啊,你可算回来了!你怎么瘦成这样了,都是你那没正形的爹累坏了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