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dxiaoshuo.com,日月当空照中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长芦传来捷报之后没多久,九边各镇上报实有军卒员额的折子总算是报上来了。
经过五军都督府和兵部的核算,张惟贤和孙承宗一起,以军机处的名义,给皇帝上了个折子,说明了目前京营及各镇的兵员情况,同时也提出了尽快补发军饷的建议。
九边是指,辽东、蓟州、宣府、大同、太原、固原、延绥、宁夏、甘肃这九个设在北部边境的军事重镇,每镇设一总兵统帅辖区内的军事力量,并设有巡抚一名领之,此外还设有一名太监监军。
当然了这是明朝弘治年间初设的九边重镇,后来从蓟州镇又分出一个山海镇,从固原镇又分出一个临洮镇,此外还有一些设立过一段又撤销的镇。
总之到了崇祯时期实际存在的九边重镇,一共十一个,而不是通常理解的九个,但是九边的说法一直延续,没有改变。
九边的各镇,原来只管自己辖区内的卫所,后来卫所废弛,募兵越来越多,到了天启末年,基本上一半是募兵一般是卫所兵,而真正有战斗力的多是募兵。
募兵的军饷通常每人每年在十八两左右,后来因为九边缺粮,物价上涨,募兵的军饷也跟着水涨船高,涨到了二十五两每人每年。
与募兵相比,卫所兵的饷银就要低多了,一开始卫所兵是不给饷银的,因为给了他们土地,他们是世袭的军户,当兵打仗是他们的本分。
但到了万历以后,卫所日益荒废,卫所兵的战斗力也严重下降,而且九边困苦,军户逃亡不断,九边各镇兵员严重不足,不得不发给军饷,鼓励军户从军,同时对外征募敢战的民壮为兵。
因此卫所兵虽给军饷,但比募兵要低的多,如今每人每年十二两左右。即便是这样,根据九边各镇如今上报的实有兵员人数,军费开支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辽东镇人最多,募兵和卫所兵加在一起,总计上报了八万五千人,山海镇上报两万五千人,蓟镇上报了两万人,宣府镇上报了两万人,大同镇上报了三万人,太原镇上报了两万五千人,固原镇上报了两万人,延绥镇上报了两万五千人,宁夏镇上报两万人,甘肃镇上报了两万五千人,临洮镇上报了一万五千人。另有毛文龙的东江镇报了三万人,合计三十四万人。
朱大明对各镇上报的这个人数还算基本满意,至少与原来五军都督府和兵部掌握的人数相比,所含的水分少多了,也更接近实际。
但是他相信,九边各镇的巡抚和总兵,是肯定不会完全如实上报的,毕竟吃空饷已经成了九边各镇将官阶层的一个痼疾,自从九边设立以来就一直如此。
朱大明可以容忍适度的空饷,但绝不能容忍吃大明的饭砸大明的锅这种事情存在,而这样的事情到了崇祯年间简直是愈演愈烈。
至于明末的九边各镇到底有多少兵员,根本没有人能够说清楚,但是根据历史上九边各镇的战斗力,即便是三十四万这个数字,恐怕都不知道包含了几成的水分。
至于京营,因为就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而且总督京营的张惟贤,这次也看出眼前的这个皇帝,不是可以虚言哄骗之辈,所以也没敢虚报人数,把那些能够拉出来亮相的老弱病残都算上,总算是凑够了六万之数。
至于此前的军饷是按照多少人头计发的,现在也顾不上了,反正皇帝已经明言赦免了之前的问题,而且户部也从来没有老老实实按照兵部上报的数字发过军饷,都是打了折扣的。
实际上,经过兵部的时候也是打了折扣的,对于九边及京营的那点猫腻,朝中大臣,特别是兵部户部其实都是知道的,不过是不愿意追究,不愿意得罪人罢了。
如此一来算上京营和九边,号称百万的京营及九边军队,即使是含了不知道多少水分,如今有名有姓的也不过才四十万人。
尽管朱大明心里早有准备,也还是吃了一惊,一方面,固然死需要补发的饷银少了,财政上宽裕了点,可是以这样一点军备废弛、士气低落的军队,去对阵的建虏军队,实在是难有胜算。
怪不得历史上的明军对上建虏总是败多胜少,难有大胜,到了后来更是将领畏战、一触即溃呢,实在是这些领兵的将领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带着纸面上的军队或者临时拉来的壮丁,去迎战训练有素的敌人,谁又能有底气呢?
想起这些朱大明心里也... -->>
长芦传来捷报之后没多久,九边各镇上报实有军卒员额的折子总算是报上来了。
经过五军都督府和兵部的核算,张惟贤和孙承宗一起,以军机处的名义,给皇帝上了个折子,说明了目前京营及各镇的兵员情况,同时也提出了尽快补发军饷的建议。
九边是指,辽东、蓟州、宣府、大同、太原、固原、延绥、宁夏、甘肃这九个设在北部边境的军事重镇,每镇设一总兵统帅辖区内的军事力量,并设有巡抚一名领之,此外还设有一名太监监军。
当然了这是明朝弘治年间初设的九边重镇,后来从蓟州镇又分出一个山海镇,从固原镇又分出一个临洮镇,此外还有一些设立过一段又撤销的镇。
总之到了崇祯时期实际存在的九边重镇,一共十一个,而不是通常理解的九个,但是九边的说法一直延续,没有改变。
九边的各镇,原来只管自己辖区内的卫所,后来卫所废弛,募兵越来越多,到了天启末年,基本上一半是募兵一般是卫所兵,而真正有战斗力的多是募兵。
募兵的军饷通常每人每年在十八两左右,后来因为九边缺粮,物价上涨,募兵的军饷也跟着水涨船高,涨到了二十五两每人每年。
与募兵相比,卫所兵的饷银就要低多了,一开始卫所兵是不给饷银的,因为给了他们土地,他们是世袭的军户,当兵打仗是他们的本分。
但到了万历以后,卫所日益荒废,卫所兵的战斗力也严重下降,而且九边困苦,军户逃亡不断,九边各镇兵员严重不足,不得不发给军饷,鼓励军户从军,同时对外征募敢战的民壮为兵。
因此卫所兵虽给军饷,但比募兵要低的多,如今每人每年十二两左右。即便是这样,根据九边各镇如今上报的实有兵员人数,军费开支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辽东镇人最多,募兵和卫所兵加在一起,总计上报了八万五千人,山海镇上报两万五千人,蓟镇上报了两万人,宣府镇上报了两万人,大同镇上报了三万人,太原镇上报了两万五千人,固原镇上报了两万人,延绥镇上报了两万五千人,宁夏镇上报两万人,甘肃镇上报了两万五千人,临洮镇上报了一万五千人。另有毛文龙的东江镇报了三万人,合计三十四万人。
朱大明对各镇上报的这个人数还算基本满意,至少与原来五军都督府和兵部掌握的人数相比,所含的水分少多了,也更接近实际。
但是他相信,九边各镇的巡抚和总兵,是肯定不会完全如实上报的,毕竟吃空饷已经成了九边各镇将官阶层的一个痼疾,自从九边设立以来就一直如此。
朱大明可以容忍适度的空饷,但绝不能容忍吃大明的饭砸大明的锅这种事情存在,而这样的事情到了崇祯年间简直是愈演愈烈。
至于明末的九边各镇到底有多少兵员,根本没有人能够说清楚,但是根据历史上九边各镇的战斗力,即便是三十四万这个数字,恐怕都不知道包含了几成的水分。
至于京营,因为就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而且总督京营的张惟贤,这次也看出眼前的这个皇帝,不是可以虚言哄骗之辈,所以也没敢虚报人数,把那些能够拉出来亮相的老弱病残都算上,总算是凑够了六万之数。
至于此前的军饷是按照多少人头计发的,现在也顾不上了,反正皇帝已经明言赦免了之前的问题,而且户部也从来没有老老实实按照兵部上报的数字发过军饷,都是打了折扣的。
实际上,经过兵部的时候也是打了折扣的,对于九边及京营的那点猫腻,朝中大臣,特别是兵部户部其实都是知道的,不过是不愿意追究,不愿意得罪人罢了。
如此一来算上京营和九边,号称百万的京营及九边军队,即使是含了不知道多少水分,如今有名有姓的也不过才四十万人。
尽管朱大明心里早有准备,也还是吃了一惊,一方面,固然死需要补发的饷银少了,财政上宽裕了点,可是以这样一点军备废弛、士气低落的军队,去对阵的建虏军队,实在是难有胜算。
怪不得历史上的明军对上建虏总是败多胜少,难有大胜,到了后来更是将领畏战、一触即溃呢,实在是这些领兵的将领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带着纸面上的军队或者临时拉来的壮丁,去迎战训练有素的敌人,谁又能有底气呢?
想起这些朱大明心里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