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科考 (2/2)
吾读小说网 wdxiaoshuo.com,娇妻如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乐几焉。
这一句承题,峰回路转,却是从学习入手,借用孔子的观点来为自己注解。须知这论语学而篇,本就是劝人向学的道理,沈傲不将朋友来破题,反而转到学习上,颇为打着红旗反红旗的意思。
之后笔下龙蛇,按着经义的格式开始填词,足足过了半个时辰,一篇花团锦簇的文章才算作成,检查了几遍,涂改了几处错别字和漏洞,方才作罢。
待考完了,交了卷子,考生们纷纷出场,各人的表情自是不同,有的懊恼,有的兴奋,有的窃喜;沈傲回到国子监里去,唐严便教他过去,问他考得如何,沈傲记姓好,将自己的经义背了出来,唐严抿了抿嘴,不置可否地道:“尚可,能不能入选,就看考官了。”
沈傲心里窃笑,这考官的来路他早就摸清了,不打无准备的仗。
…………………………………………………………礼部大堂,太宰苏柏年纪太大,已是年届七十,人生七十古来稀,现如今就是走路,也免不得要多喘几口气了,这一次担任主考,颇有些照顾他这个老臣的意思,算是在致仕之前,让他发挥最后一次余热。
苏柏年纪大,老眼昏花,只看了几份卷子,就已经气喘吁吁了,因而卷子都由考官们去阅,什么时候发现了佳作,再呈上来给他看。
只是左等右等,考官们却是一份卷子也没有呈上来。今年的大经出题实在过于普通,有朋自远方来?嘿嘿,这种考题的范文就是流在市面上的没有一千也有八百了,审美疲劳,这么多卷子里,全是千篇一律,让人提不起兴致,看的教人昏昏欲睡。千挑万选,总是选不出一个对人胃口的,因而非但是苏柏脸色带着不悦,就是那些考官,也都脸色晦暗。
过了半晌,耳室的一个公公过来问:“苏大人,这宫里只怕等急了,怎的还没有挑出几篇好文章来?”
历年的科举批题,宫里都会派个公公来这候着的,有什么好文章,就挑选出来直接送进宫去御览,这是一个姿态,是向天下人说天子崇文,对学子很是重视。
苏柏苦笑捋须:“刘公公稍待,或许就来了。”他心里也有点儿不舒服,呈送御览的文章可是不能胡乱挑的,天子岂是好糊弄的,若是送去的文章不好,岂不是说你择文不明?因此这公公催得再急,苏柏也不敢造次,文章一旦送上去,说明这份卷子就有了进士及第的资格,自己是要承担后果的。
那刘公公也有些乏了,却又不能在这阅卷重地多待,又回到耳室去喝茶等候。
苏柏不耐烦地端着茶盏,对着茶沫胡吹一气,正是这个时候,一个考官终于从案上长身而起,捧着一份卷子过来,苏柏顿时来了精神,接过卷子,对那考官道:“左等右等,总算来了个能看的吗?”
考官笑呵呵地道:“下官只是觉得这卷子很有新意,辞藻堆彻的也是极好,因此请苏大人看看。”
苏柏挥了挥手,叫那考官继续去阅卷,抬眼去看文章,他是老江湖,曾历任过学政等职,也在礼部公干过,对经义文章最是熟稔的,只抬眼一看,便忍不住皱眉,心里想,这是什么破题,圣人的话他都敢推翻?
随即又看了承题,脸色方才舒展了一些,一副原来如此的表情,摇头晃脑地喃喃道:“这人的思维倒是敏捷得很,很久没有见过这样的怪才了。”
原来是承题接引了破题,只不过不再是推翻圣人的话,而是用圣人之言来阐述为什么有朋自远方来,不太乐乎的道理。而同时,也肯定了考题的话,只是在理解上造成某种偏差而已。
苏柏继续去看开讲,一路看下去,全文很流畅,没有一丝娇柔的痕迹,辞藻很繁复,却没有觉得有哪一处不合时宜,整个经义的主旨突出点名勤学二字,颇得人心,苏柏不由自主地摇头晃脑,念道:“帝王之有天下也,非以乘权而施政教为乐,而以道一风同释其忧勤之念。君子之得大行也,非以遇主而著勋名为乐,而以都俞拜飏生其喜起之情。有朋自远方来,斯时也,斯情也,而有以异于彼乎?不亦乐乎……好,好个帝王之有天下而政教为乐,君子之得大行遇主而著勋颇得人心,天下大道,被他一句结语就给阐述了。”
苏柏对这篇文章爱煞了,又连读了几遍,叫了几个好字,连其他的考官都惊动了。其实这篇文章一开始还只是以思维敏捷为主,从有朋自远方来引申到了勤学,已是很难得,最难得的是,在最后,却又将勤学引申到了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而这个道理,几乎是整个儒学的精髓之处。
别的经义,都是以破题作为全文的主旨,而这篇经义则是反其道而行,破题惊世骇俗,承题时再峰回路转,叫人忍不住为作者的敏捷思维而叫好。只有最后一句,却是画龙点睛之笔,将千百年来读书人所追求的世界大同阐述出来,令人为之肃然起敬。
苏柏连忙道:“去请刘公公。”
立即有伺候的小吏去耳室请人,那刘公公见苏柏来叫,忙不迭地来了,苏柏道:“立即封这份卷子进宫请陛下御览。”
刘公公倒是有些不情愿了,只是一份卷子就带进宫去,到时候若又有好卷子,那不是要多跑几趟吗?倒不如再等等一并送过去更省事。
苏柏看出了刘公公的心思,笑道:“你听我的话,这份卷子送进宫,陛下一定龙颜大悦,去吧。”
乐几焉。
这一句承题,峰回路转,却是从学习入手,借用孔子的观点来为自己注解。须知这论语学而篇,本就是劝人向学的道理,沈傲不将朋友来破题,反而转到学习上,颇为打着红旗反红旗的意思。
之后笔下龙蛇,按着经义的格式开始填词,足足过了半个时辰,一篇花团锦簇的文章才算作成,检查了几遍,涂改了几处错别字和漏洞,方才作罢。
待考完了,交了卷子,考生们纷纷出场,各人的表情自是不同,有的懊恼,有的兴奋,有的窃喜;沈傲回到国子监里去,唐严便教他过去,问他考得如何,沈傲记姓好,将自己的经义背了出来,唐严抿了抿嘴,不置可否地道:“尚可,能不能入选,就看考官了。”
沈傲心里窃笑,这考官的来路他早就摸清了,不打无准备的仗。
…………………………………………………………礼部大堂,太宰苏柏年纪太大,已是年届七十,人生七十古来稀,现如今就是走路,也免不得要多喘几口气了,这一次担任主考,颇有些照顾他这个老臣的意思,算是在致仕之前,让他发挥最后一次余热。
苏柏年纪大,老眼昏花,只看了几份卷子,就已经气喘吁吁了,因而卷子都由考官们去阅,什么时候发现了佳作,再呈上来给他看。
只是左等右等,考官们却是一份卷子也没有呈上来。今年的大经出题实在过于普通,有朋自远方来?嘿嘿,这种考题的范文就是流在市面上的没有一千也有八百了,审美疲劳,这么多卷子里,全是千篇一律,让人提不起兴致,看的教人昏昏欲睡。千挑万选,总是选不出一个对人胃口的,因而非但是苏柏脸色带着不悦,就是那些考官,也都脸色晦暗。
过了半晌,耳室的一个公公过来问:“苏大人,这宫里只怕等急了,怎的还没有挑出几篇好文章来?”
历年的科举批题,宫里都会派个公公来这候着的,有什么好文章,就挑选出来直接送进宫去御览,这是一个姿态,是向天下人说天子崇文,对学子很是重视。
苏柏苦笑捋须:“刘公公稍待,或许就来了。”他心里也有点儿不舒服,呈送御览的文章可是不能胡乱挑的,天子岂是好糊弄的,若是送去的文章不好,岂不是说你择文不明?因此这公公催得再急,苏柏也不敢造次,文章一旦送上去,说明这份卷子就有了进士及第的资格,自己是要承担后果的。
那刘公公也有些乏了,却又不能在这阅卷重地多待,又回到耳室去喝茶等候。
苏柏不耐烦地端着茶盏,对着茶沫胡吹一气,正是这个时候,一个考官终于从案上长身而起,捧着一份卷子过来,苏柏顿时来了精神,接过卷子,对那考官道:“左等右等,总算来了个能看的吗?”
考官笑呵呵地道:“下官只是觉得这卷子很有新意,辞藻堆彻的也是极好,因此请苏大人看看。”
苏柏挥了挥手,叫那考官继续去阅卷,抬眼去看文章,他是老江湖,曾历任过学政等职,也在礼部公干过,对经义文章最是熟稔的,只抬眼一看,便忍不住皱眉,心里想,这是什么破题,圣人的话他都敢推翻?
随即又看了承题,脸色方才舒展了一些,一副原来如此的表情,摇头晃脑地喃喃道:“这人的思维倒是敏捷得很,很久没有见过这样的怪才了。”
原来是承题接引了破题,只不过不再是推翻圣人的话,而是用圣人之言来阐述为什么有朋自远方来,不太乐乎的道理。而同时,也肯定了考题的话,只是在理解上造成某种偏差而已。
苏柏继续去看开讲,一路看下去,全文很流畅,没有一丝娇柔的痕迹,辞藻很繁复,却没有觉得有哪一处不合时宜,整个经义的主旨突出点名勤学二字,颇得人心,苏柏不由自主地摇头晃脑,念道:“帝王之有天下也,非以乘权而施政教为乐,而以道一风同释其忧勤之念。君子之得大行也,非以遇主而著勋名为乐,而以都俞拜飏生其喜起之情。有朋自远方来,斯时也,斯情也,而有以异于彼乎?不亦乐乎……好,好个帝王之有天下而政教为乐,君子之得大行遇主而著勋颇得人心,天下大道,被他一句结语就给阐述了。”
苏柏对这篇文章爱煞了,又连读了几遍,叫了几个好字,连其他的考官都惊动了。其实这篇文章一开始还只是以思维敏捷为主,从有朋自远方来引申到了勤学,已是很难得,最难得的是,在最后,却又将勤学引申到了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而这个道理,几乎是整个儒学的精髓之处。
别的经义,都是以破题作为全文的主旨,而这篇经义则是反其道而行,破题惊世骇俗,承题时再峰回路转,叫人忍不住为作者的敏捷思维而叫好。只有最后一句,却是画龙点睛之笔,将千百年来读书人所追求的世界大同阐述出来,令人为之肃然起敬。
苏柏连忙道:“去请刘公公。”
立即有伺候的小吏去耳室请人,那刘公公见苏柏来叫,忙不迭地来了,苏柏道:“立即封这份卷子进宫请陛下御览。”
刘公公倒是有些不情愿了,只是一份卷子就带进宫去,到时候若又有好卷子,那不是要多跑几趟吗?倒不如再等等一并送过去更省事。
苏柏看出了刘公公的心思,笑道:“你听我的话,这份卷子送进宫,陛下一定龙颜大悦,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