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dxiaoshuo.com,三国全史:全两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示,有些话传到魏明帝的耳朵里,让他很郁闷。
说起魏明帝大修宫室,的确是实情,他虽然也是个励精图治的人,但在大兴土木方面有偏好,以致达到自我陶醉的程度,这一点也许与他少年时代的经历有关,受母亲的影响,他少年时代长期生活在局促的屋院内,形成了压抑的个性,一旦君临天下,自然要弥补回来。
虽然遭到过众多朝臣的反对,但魏明帝仍我行我素,不惜财力物力修建了大量宫殿,包括太极殿、式乾殿、昭阳殿、总章观、黄龙殿、寿安殿、竹殿、阊阖门等,无不高大壮观,外表雄武,内里装修豪奢。魏明帝还命人引谷水入宫,直达皇家园林芳林园,形成一个很大的人工湖,名天渊池,用挖掘天渊池的泥土堆成景阳山,从太行山、谷城山等地运来白石英、紫石英、五彩文石等进行装饰,园中遍布松竹花草、奇禽异兽。为修建宫室苑囿,魏明帝还派公卿百官和太学的学生们参加义务劳动,他自己也去干活,亲自挖土给大家做榜样。宫室建成后魏明帝经常在里面游宴泛舟,或歌或舞,或登山或畅饮,美得很。
除了洛阳城里的宫室,在郊外也修建了大量皇家园林和射猎场,高柔上过一份谏章,据他的统计,其中有一个射猎场里养着大小老虎600只,狼500只,狐狸10000只。1只老虎每三天就要吃1只鹿,一年就是120只,喂食600只老虎得另养72000头鹿才行。
这些行动自然引起了群臣们的不断进谏,但魏明帝似乎铁了心,根本不听,不过他的脾气还好,至少比他父亲好,言辞再激烈的奏章,他也顶多叹口气放到一边,很少因此对大家免官降职。
到了景初二年(238)的正月,水灾过去了,魏明帝决心再度讨伐辽东。考虑到毌丘俭的资历和能力确实弱了些,魏明帝决定另派一位得力的重臣去指挥此次战役,看来看去,只有司马懿最合适。
司马懿由长安奉命回到洛阳,魏明帝问他如果讨伐辽东需要多少人马,司马懿说至少4万,理由是公孙渊已经公开造反,知道迟早会遭到打击,所以日夜都在做着准备,从兵法而言已无当年太祖皇帝率一支轻军直捣乌桓大本营那样出奇制胜的可能,只能靠实力,人马少了不行,但多了也不行,因为路途遥远,人马太多后勤保障困难。
魏明帝又问,如果公孙渊知道大军来讨伐,他会如何应对,司马懿为公孙渊制定了上、中、下三策:“我要是公孙渊就弃城逃走,这是上计;盘踞在辽东以拒大军,这是中计;坐守襄平而困守,是下计,必然被擒。公孙渊如果能审时度势,考虑彼我实际,从而有所舍弃,这是高明的做法,但公孙渊做不到,他会想我们长途而来,地势孤远,后勤补给困难,加上此前新胜,所以会有侥幸的心理,臣料想他会先拒辽水,再守襄平,也就是自寻下策。”
经司马懿这么一分析,魏明帝信心大增,最后又问司马懿此次平定辽东需要多长时间,司马懿回答:“大军此去路上需要100天,双方交战需要100天,之后回师也需要100天,再加上60天时间去休整,算下来360天,也就是1年吧。”
计算得很精确,这不是专业,是自信。
魏明帝于是命司马懿率领4万人马征讨辽东,出发前散骑常侍何曾提议,此次出征辽东有4000多里,为确保万无一失,不如派一位有能力有威望又忠诚可靠的重臣做司马太尉的副手,万一有不测的事发生,不致群龙无首。何曾也是曹魏的“官二代”,他的父亲是前太傅何夔,这番意思可做两种解读,一是这种超远距离的作战的确得有所准备,万一主帅身亡,大军远在数千里之外,很容易陷入群龙无首的境地;二是司马懿以太尉的身份手握重兵,犯了所谓“五大不在边”之忌,为了制衡,也应该派人在他身边看着,以防作乱。
魏明帝何尝没这么想过,但他知道这样一来容易招致司马懿的不满和抵触,毕竟现在征讨公孙渊才是头等大事,所以不仅没接受何曾的建议,还把他从身边调离,出任河内郡太守,算是惩戒,当然也是为了做给司马懿看的。
示,有些话传到魏明帝的耳朵里,让他很郁闷。
说起魏明帝大修宫室,的确是实情,他虽然也是个励精图治的人,但在大兴土木方面有偏好,以致达到自我陶醉的程度,这一点也许与他少年时代的经历有关,受母亲的影响,他少年时代长期生活在局促的屋院内,形成了压抑的个性,一旦君临天下,自然要弥补回来。
虽然遭到过众多朝臣的反对,但魏明帝仍我行我素,不惜财力物力修建了大量宫殿,包括太极殿、式乾殿、昭阳殿、总章观、黄龙殿、寿安殿、竹殿、阊阖门等,无不高大壮观,外表雄武,内里装修豪奢。魏明帝还命人引谷水入宫,直达皇家园林芳林园,形成一个很大的人工湖,名天渊池,用挖掘天渊池的泥土堆成景阳山,从太行山、谷城山等地运来白石英、紫石英、五彩文石等进行装饰,园中遍布松竹花草、奇禽异兽。为修建宫室苑囿,魏明帝还派公卿百官和太学的学生们参加义务劳动,他自己也去干活,亲自挖土给大家做榜样。宫室建成后魏明帝经常在里面游宴泛舟,或歌或舞,或登山或畅饮,美得很。
除了洛阳城里的宫室,在郊外也修建了大量皇家园林和射猎场,高柔上过一份谏章,据他的统计,其中有一个射猎场里养着大小老虎600只,狼500只,狐狸10000只。1只老虎每三天就要吃1只鹿,一年就是120只,喂食600只老虎得另养72000头鹿才行。
这些行动自然引起了群臣们的不断进谏,但魏明帝似乎铁了心,根本不听,不过他的脾气还好,至少比他父亲好,言辞再激烈的奏章,他也顶多叹口气放到一边,很少因此对大家免官降职。
到了景初二年(238)的正月,水灾过去了,魏明帝决心再度讨伐辽东。考虑到毌丘俭的资历和能力确实弱了些,魏明帝决定另派一位得力的重臣去指挥此次战役,看来看去,只有司马懿最合适。
司马懿由长安奉命回到洛阳,魏明帝问他如果讨伐辽东需要多少人马,司马懿说至少4万,理由是公孙渊已经公开造反,知道迟早会遭到打击,所以日夜都在做着准备,从兵法而言已无当年太祖皇帝率一支轻军直捣乌桓大本营那样出奇制胜的可能,只能靠实力,人马少了不行,但多了也不行,因为路途遥远,人马太多后勤保障困难。
魏明帝又问,如果公孙渊知道大军来讨伐,他会如何应对,司马懿为公孙渊制定了上、中、下三策:“我要是公孙渊就弃城逃走,这是上计;盘踞在辽东以拒大军,这是中计;坐守襄平而困守,是下计,必然被擒。公孙渊如果能审时度势,考虑彼我实际,从而有所舍弃,这是高明的做法,但公孙渊做不到,他会想我们长途而来,地势孤远,后勤补给困难,加上此前新胜,所以会有侥幸的心理,臣料想他会先拒辽水,再守襄平,也就是自寻下策。”
经司马懿这么一分析,魏明帝信心大增,最后又问司马懿此次平定辽东需要多长时间,司马懿回答:“大军此去路上需要100天,双方交战需要100天,之后回师也需要100天,再加上60天时间去休整,算下来360天,也就是1年吧。”
计算得很精确,这不是专业,是自信。
魏明帝于是命司马懿率领4万人马征讨辽东,出发前散骑常侍何曾提议,此次出征辽东有4000多里,为确保万无一失,不如派一位有能力有威望又忠诚可靠的重臣做司马太尉的副手,万一有不测的事发生,不致群龙无首。何曾也是曹魏的“官二代”,他的父亲是前太傅何夔,这番意思可做两种解读,一是这种超远距离的作战的确得有所准备,万一主帅身亡,大军远在数千里之外,很容易陷入群龙无首的境地;二是司马懿以太尉的身份手握重兵,犯了所谓“五大不在边”之忌,为了制衡,也应该派人在他身边看着,以防作乱。
魏明帝何尝没这么想过,但他知道这样一来容易招致司马懿的不满和抵触,毕竟现在征讨公孙渊才是头等大事,所以不仅没接受何曾的建议,还把他从身边调离,出任河内郡太守,算是惩戒,当然也是为了做给司马懿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