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dxiaoshuo.com,三国全史:全两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司马懿在扬州搞屯田,朝廷里的大事就由曹爽和他身边的那几个人继续把持着,这些人最关心的无疑是如何巩固权力,思来想去,他们觉得如果没有军功,仍不足以威慑群下。
军功确实是这批富家子弟的软肋,看看司马懿,跟随太祖武皇帝南征北战就不说了,其后击斩孟达、拖死诸葛亮、平定辽东、南退孙权,任何一件拿出来都让人无话可说,司马懿在魏军中威望很高,那不是吹出来的,是一仗又一仗打出来的。
要打倒司马懿就要建立比他还大的军功,众人一合计,那只有灭蜀或者灭吴了,如果能完成其中任何一项,绝对会超越司马懿,让他也无话可说。
孙吴和蜀汉相比,蜀汉相对弱一些,所以应先伐蜀汉,对这件事最上心的是邓飏,他联合李胜等人不断劝说曹爽,让他通过伐蜀建立个人威望,曹爽同意了。夏侯玄也很积极,他主动请缨参战,曹爽就以天子的名义任命夏侯玄为征西将军,负责整个西线战场(都督雍、凉诸军事)。夏侯玄毕竟是文官出身,没打过仗,对军事一窍不通,于是又拉来了叔父夏侯霸。
夏侯霸字仲叔,是夏侯渊的次子,与其他“诸夏侯曹”的子弟不同,他一直在军中任职,担任过偏将军,他的父亲被蜀将蜀军所杀,夏侯霸经常咬牙切齿,一心要报仇。他以先锋的身份参加了曹真策划的汉中之战,率前锋部队一直攻至兴势山,被蜀军围攻后夏侯霸亲自上阵厮杀,后被援军解救。
夏侯玄让曹爽任命夏侯霸为右将军、讨蜀护军,随大军行动,同时还建议把司马懿的小儿子司马昭也拉进来,担任征蜀将军。夏侯玄的姐姐夏侯徽是司马师已故的妻子,两家是亲家,曹爽、夏侯玄等人虽然竭力孤立司马懿,但与司马师、司马昭兄弟之间来往比较多,司马昭曾任洛阳典农中郎将,目前是散骑常侍,平时比较清闲,夏侯玄让他也到前线去建个功。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堵住司马懿及其支持者的嘴,伐蜀这么大的事自然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司马昭如果参加进来,反对的人就会少很多。
司马昭倒是挺愿意参战,曹爽、夏侯玄很高兴,司马师此时也是散骑常侍,曹爽高兴之下就给了他一个中护军的职务,让他去做些具体的事。
伐蜀大计确定后夏侯玄先到了长安进行准备,待各项准备完成后,少帝正始五年(244)正月曹爽也到了长安,他以大将军的身份亲自挂帅攻打汉中。远在寿春的司马懿听到消息立即上表劝阻,但未能奏效,曹爽执意伐蜀。
不久,各路人马集结完毕,除夏侯玄、夏侯霸和司马昭统率的各支部队外,还有前将军兼雍州刺史郭淮、后将军牛金以及将军胡遵率领的各部,其中牛金是从荆州时期就跟随司马懿的老部下,被司马懿带到西线战场,参加过五丈原会战和征辽东之战,是司马懿的嫡系。
魏军各部加在一起约8万人,对外称10万人,曹爽身边小团伙里时任洛阳令的李胜被夏侯玄任命为自己的征西将军长史,负责出谋划策,实际上相当于魏军的参谋长。负责筹划的还有邓飏,他是尚书,但他曾任曹爽的大军将长史,向来是曹爽的智囊,曹爽把他也带来了。
这场大战,实际上是曹爽挂名、夏侯玄指挥、李胜和邓飏总策划,说好听点儿他们是一帮书生,说难听点儿他们就是一群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数万魏军将士把生命交在他们手中,实在是一种悲哀。
之前多次提到,关中与汉中之间是秦岭山脉,其间有三条主要栈道相通,自东向西分别是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褒斜道虽然线路最长,但也相对最好走,所以以往用兵多从此道,最近的一次就是诸葛亮的第五次北伐,来回都走此道。
也有人主张走子午道,因为这条路线的南出口离汉中的中心南郑最近,北出口离关中的中心长安最近,出了北边的子午口长安就近在咫尺,所以当年魏延曾建议诸葛亮由此道攻击关中,但这条路线崎岖难行,也最容易受到伏兵的攻击,风险很大。
中间的傥骆道很少有人提及,它开通的时间较晚,正式通行也就在东汉的末年,这条道北端是骆谷,南端是越傥水,中间有骆谷关、老君岭、八斗河、大蟒河、都督门、兴隆山、贯岭梁、白草驿等要隘,至少要穿过六七座分水岭,距秦岭的主峰太白山也最近,许多路段又窄又险,而且没有水源的路段也最长,适合游客探险却不适合大军行进。
走哪条道攻蜀?从未带过兵、也根本不熟悉秦岭情况的李参谋长提出走傥骆道,没有什么理由,就是为了与众不同。
结果,8万魏军一头扎进了骆谷。
蜀汉方面,以车骑将军坐镇汉中的吴壹已经去世,目前担负汉中守卫重任的是镇北将军王平,蜀军在汉中的总兵力只有2万多人,听说数倍于己的魏军正在开来,众人都大吃一惊。王平曾是一名魏将,担任过徐晃的副手,曹操最后一次征汉中时兵败被赵云所俘,自此转投蜀汉。他虽然是一个文盲,认识的字不超过十个,但重要文书经他口授即可成文,既合章法又有条理。
王平召集众将商议对策,有人提出建议:“敌兵有近10万之众,汉中人马不足3万,众寡悬殊,不可力战,应固守汉、乐二城,把敌人放进来打,只要能守住,后方涪城的援军就会开到,魏军可退。”
&n... -->>
司马懿在扬州搞屯田,朝廷里的大事就由曹爽和他身边的那几个人继续把持着,这些人最关心的无疑是如何巩固权力,思来想去,他们觉得如果没有军功,仍不足以威慑群下。
军功确实是这批富家子弟的软肋,看看司马懿,跟随太祖武皇帝南征北战就不说了,其后击斩孟达、拖死诸葛亮、平定辽东、南退孙权,任何一件拿出来都让人无话可说,司马懿在魏军中威望很高,那不是吹出来的,是一仗又一仗打出来的。
要打倒司马懿就要建立比他还大的军功,众人一合计,那只有灭蜀或者灭吴了,如果能完成其中任何一项,绝对会超越司马懿,让他也无话可说。
孙吴和蜀汉相比,蜀汉相对弱一些,所以应先伐蜀汉,对这件事最上心的是邓飏,他联合李胜等人不断劝说曹爽,让他通过伐蜀建立个人威望,曹爽同意了。夏侯玄也很积极,他主动请缨参战,曹爽就以天子的名义任命夏侯玄为征西将军,负责整个西线战场(都督雍、凉诸军事)。夏侯玄毕竟是文官出身,没打过仗,对军事一窍不通,于是又拉来了叔父夏侯霸。
夏侯霸字仲叔,是夏侯渊的次子,与其他“诸夏侯曹”的子弟不同,他一直在军中任职,担任过偏将军,他的父亲被蜀将蜀军所杀,夏侯霸经常咬牙切齿,一心要报仇。他以先锋的身份参加了曹真策划的汉中之战,率前锋部队一直攻至兴势山,被蜀军围攻后夏侯霸亲自上阵厮杀,后被援军解救。
夏侯玄让曹爽任命夏侯霸为右将军、讨蜀护军,随大军行动,同时还建议把司马懿的小儿子司马昭也拉进来,担任征蜀将军。夏侯玄的姐姐夏侯徽是司马师已故的妻子,两家是亲家,曹爽、夏侯玄等人虽然竭力孤立司马懿,但与司马师、司马昭兄弟之间来往比较多,司马昭曾任洛阳典农中郎将,目前是散骑常侍,平时比较清闲,夏侯玄让他也到前线去建个功。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堵住司马懿及其支持者的嘴,伐蜀这么大的事自然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司马昭如果参加进来,反对的人就会少很多。
司马昭倒是挺愿意参战,曹爽、夏侯玄很高兴,司马师此时也是散骑常侍,曹爽高兴之下就给了他一个中护军的职务,让他去做些具体的事。
伐蜀大计确定后夏侯玄先到了长安进行准备,待各项准备完成后,少帝正始五年(244)正月曹爽也到了长安,他以大将军的身份亲自挂帅攻打汉中。远在寿春的司马懿听到消息立即上表劝阻,但未能奏效,曹爽执意伐蜀。
不久,各路人马集结完毕,除夏侯玄、夏侯霸和司马昭统率的各支部队外,还有前将军兼雍州刺史郭淮、后将军牛金以及将军胡遵率领的各部,其中牛金是从荆州时期就跟随司马懿的老部下,被司马懿带到西线战场,参加过五丈原会战和征辽东之战,是司马懿的嫡系。
魏军各部加在一起约8万人,对外称10万人,曹爽身边小团伙里时任洛阳令的李胜被夏侯玄任命为自己的征西将军长史,负责出谋划策,实际上相当于魏军的参谋长。负责筹划的还有邓飏,他是尚书,但他曾任曹爽的大军将长史,向来是曹爽的智囊,曹爽把他也带来了。
这场大战,实际上是曹爽挂名、夏侯玄指挥、李胜和邓飏总策划,说好听点儿他们是一帮书生,说难听点儿他们就是一群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数万魏军将士把生命交在他们手中,实在是一种悲哀。
之前多次提到,关中与汉中之间是秦岭山脉,其间有三条主要栈道相通,自东向西分别是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褒斜道虽然线路最长,但也相对最好走,所以以往用兵多从此道,最近的一次就是诸葛亮的第五次北伐,来回都走此道。
也有人主张走子午道,因为这条路线的南出口离汉中的中心南郑最近,北出口离关中的中心长安最近,出了北边的子午口长安就近在咫尺,所以当年魏延曾建议诸葛亮由此道攻击关中,但这条路线崎岖难行,也最容易受到伏兵的攻击,风险很大。
中间的傥骆道很少有人提及,它开通的时间较晚,正式通行也就在东汉的末年,这条道北端是骆谷,南端是越傥水,中间有骆谷关、老君岭、八斗河、大蟒河、都督门、兴隆山、贯岭梁、白草驿等要隘,至少要穿过六七座分水岭,距秦岭的主峰太白山也最近,许多路段又窄又险,而且没有水源的路段也最长,适合游客探险却不适合大军行进。
走哪条道攻蜀?从未带过兵、也根本不熟悉秦岭情况的李参谋长提出走傥骆道,没有什么理由,就是为了与众不同。
结果,8万魏军一头扎进了骆谷。
蜀汉方面,以车骑将军坐镇汉中的吴壹已经去世,目前担负汉中守卫重任的是镇北将军王平,蜀军在汉中的总兵力只有2万多人,听说数倍于己的魏军正在开来,众人都大吃一惊。王平曾是一名魏将,担任过徐晃的副手,曹操最后一次征汉中时兵败被赵云所俘,自此转投蜀汉。他虽然是一个文盲,认识的字不超过十个,但重要文书经他口授即可成文,既合章法又有条理。
王平召集众将商议对策,有人提出建议:“敌兵有近10万之众,汉中人马不足3万,众寡悬殊,不可力战,应固守汉、乐二城,把敌人放进来打,只要能守住,后方涪城的援军就会开到,魏军可退。”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