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dxiaoshuo.com,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四章白沙蔡氏
“文传,回去后你让宋端试着找个人,他叫苏轼字子瞻四川眉州眉山人士,这次来开封是参加开封府发解试的,应该是由他的父亲苏洵字明允带着与弟弟苏辙同行,应该不会很难找。”王景范说道。
“虽然京师人口众多不可计数,不过既然是来赴试的举子又有籍贯也就不难找寻,只是这苏轼可有何特异之处?”于文传问道。
王景范笑而不答,只是说道:“等你们找到这苏轼父子三人相处一段时间自会知晓,论文才学识这苏轼父子三人自是第一流人物,尤以苏轼为最,他ri若是你们能够得他点拨一二也算是你们的机缘”
王景范估计苏轼父子现在和自己也差不多,也只是在眉州本地颇有才名,不过他却非常清楚这父子三人可是名垂千古的高士。全宋词中对这苏轼父子三人极为推崇,后世论及唐宋必提“唐宋八大家”而这八大家中苏轼父子就占了三席,王景范更清楚在明年的礼部试中,除了苏轼兄弟参加之外,还有八大家中的另外一位曾巩也会出现,到时候除了那个在后世颇受争议的“拗相公”王安石之外,八大家中的五位与这次考试有很深的关联可谓是风云际会。
虽然苏轼兄弟在这次考试中锋芒初露,继而通过现在刚从契丹归来的侍从宠臣欧阳修的推荐和自己的才学很快就名传天下,但这两人一生的从宦经历都不算顺利,在政治上并没有十分出色的作为——父亲虽然很推崇苏轼父子的文章,但在政治上的评价却不高,至少认为苏轼不如他的弟弟苏辙。不过王景范对此并不在意,毕竟现在什么事情都还未发生,用他父亲的话来说“未来无限可能”不说以后相互扶持,就冲着全宋词上苏轼父子的文章,他也会极力结交。
于文传和俞樾听后感到非常惊异,他们从来就没听过王景范对哪个人这么推崇过,心中便对此更加留意起来。他们两人是王景范的父亲从十几个孩子中经过层层筛选后才留下来的,虽然读书开蒙的年龄大了点却天分不低,王景范父亲过世后就由王景范来教导两人的学问,他们两人能够走到今天十分不容易——同一批的孩童都接受的是同样的教育,不过他们两人却很清楚与那几十亩田地而言,读书进而做官才是真正光耀门楣的出路,王景范父子也希望他们能够有所成就。
不过于文传和俞樾都不知道,他们的才能在王景范父子眼中十分有限,最多可以做一个执行者,相反他们却在文学上倒是还有一定的前途——他们的表现让王景范父子想到的是苏轼,要是他们能够做苏轼的弟子,倒是有可能留下一笔。
“若是他们家居眉山,再在路上耽搁一些,恐怕现在他们还到不了京师”俞樾说道。
王景范很讶异的看了看俞樾,到没看出来俞樾还是一个非常细心的人能够推测苏轼父子的行程。他刚才有些忘了,书中是有这么一段说苏轼父子一行人是在桂花盛开的五月到达开封的,现在让宋端去找估计多半是徒劳无功。
“还是俞樾思虑周详,这事先让宋端注意一下。”王景范笑着说道:“快要进入雨季了,今年chun天非常湿润没有干旱,那就要防备夏天雨季时节,这开封城诸如汴河、五丈河一路走下来两岸都有富豪权贵的宅院他们肆意侵占河道,若是雨量一大河道不畅必然会形成大水倒灌京师的局面,我让你们选择一块地势较高的地方建书院也是有此忧虑。”
于文传叹了口气:“不说汴河、五丈河如此,其他几条河流那个不是这样?河两岸亭台楼榭重重叠叠延绵数十里,净是被朝廷勋贵富商巨贾所占,富者广厦万千,贫者则无立锥之地”
在京师开封生活非常不易,这点王景范算是领教了,不说别的仅这住宅就能够难倒一大批人,就是朝廷中京官对此也是颇为抱怨——一座五千贯的宅院每月租金就要超过七十贯,这当然是宰相的排场,不过问题是朝廷官员中就算宰相执政能够在京师有自己房屋的也只是少数,更不用说底下的官员了,他们每月的房租就占了官俸的三分之一还要多。
好在朝廷不会亏待官员,没有房子的小官朝廷每月都有补贴,否则他们还真很难在京师生活,连官员都如此,更何况是百姓了。京师开封有房的百姓是幸福的,光是靠收取房租就足以过上不错的生活,不说ri常往来开封的商旅,就是眼前这朝廷的抡才大典就是一笔不小的外财,当然这样幸福的百姓相对于百多万人口的京师而言还是少之又少。
“先生既然想要建一所闻名天下的书院,就必须先要有好的先生,这多余的房舍给那些类似苏轼这样的外地赴考举子,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好办法”俞樾笑着说道。
于文传也笑着说道:“原来先生让宋端去找个地势比较高的地方选作校址,原来是因为害怕水灌京师”
“家父一直想要建这样一所书院,只是自从身患腿疾之后便再也未曾出过渭州,在渭州兴学也会受到限制,我思前想后建成家父所说的那样的书院,只有在这人文荟萃的京师开封才有可能。家父遗愿我自是要慎重对待,就如这书院选址和地盘要占多大,这都是要悉心思量的。我要建的不是几年的书院,只要是我王家子孙必然要为这所书院倾注所有!”王景范站在土丘上目视前方坚定的说道。
于文传和俞樾相视一眼后抱拳躬身说道:“弟子愿为先生尽绵薄之力!”
王景范转身双手轻抚两人的肩膀说道:“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办一所好书院一所名传天下的书院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任何想不到的事情都会发生,以后还需要你们多费心了!”
对于书院这种读书人集中的地方,绝大多数的人只是看到了光鲜的一面,但是王景范的父亲却深深的精惕其中所蕴藏的风险。“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这句话无论是正读反思都有无穷奥妙,用到书院上就是宽严的问题,王景范的父亲只是给他留下了一个美好的画卷,但作为真正的作画人可就没这么轻松了。正是因为意识到这些问题,王景范才不会这么乐观,从一开始便小心谨慎的规划一切。
“既然先生打算将多余的房舍用来招揽才士,那这些多余的房舍还是要做些改动,里面添置的家具和每间房舍安排的人数还是要变动,甚至还有冬季时节取暖用的泥炭等,这些都要早做打算。”于文传说道。
王景范点点头:“房舍都已经建起来了,那就不在乎多添些钱物让这里生活更舒适一些。不仅要购买ri常所需家具,还要专门辟出几间大的房舍,购买士子最常用的书籍建立图书馆已供士子借阅,仓库中要多备笔墨纸砚等物。毕竟这里外出行走颇为不便,这通往外界的路也要尽快修建”
... -->>
第四章白沙蔡氏
“文传,回去后你让宋端试着找个人,他叫苏轼字子瞻四川眉州眉山人士,这次来开封是参加开封府发解试的,应该是由他的父亲苏洵字明允带着与弟弟苏辙同行,应该不会很难找。”王景范说道。
“虽然京师人口众多不可计数,不过既然是来赴试的举子又有籍贯也就不难找寻,只是这苏轼可有何特异之处?”于文传问道。
王景范笑而不答,只是说道:“等你们找到这苏轼父子三人相处一段时间自会知晓,论文才学识这苏轼父子三人自是第一流人物,尤以苏轼为最,他ri若是你们能够得他点拨一二也算是你们的机缘”
王景范估计苏轼父子现在和自己也差不多,也只是在眉州本地颇有才名,不过他却非常清楚这父子三人可是名垂千古的高士。全宋词中对这苏轼父子三人极为推崇,后世论及唐宋必提“唐宋八大家”而这八大家中苏轼父子就占了三席,王景范更清楚在明年的礼部试中,除了苏轼兄弟参加之外,还有八大家中的另外一位曾巩也会出现,到时候除了那个在后世颇受争议的“拗相公”王安石之外,八大家中的五位与这次考试有很深的关联可谓是风云际会。
虽然苏轼兄弟在这次考试中锋芒初露,继而通过现在刚从契丹归来的侍从宠臣欧阳修的推荐和自己的才学很快就名传天下,但这两人一生的从宦经历都不算顺利,在政治上并没有十分出色的作为——父亲虽然很推崇苏轼父子的文章,但在政治上的评价却不高,至少认为苏轼不如他的弟弟苏辙。不过王景范对此并不在意,毕竟现在什么事情都还未发生,用他父亲的话来说“未来无限可能”不说以后相互扶持,就冲着全宋词上苏轼父子的文章,他也会极力结交。
于文传和俞樾听后感到非常惊异,他们从来就没听过王景范对哪个人这么推崇过,心中便对此更加留意起来。他们两人是王景范的父亲从十几个孩子中经过层层筛选后才留下来的,虽然读书开蒙的年龄大了点却天分不低,王景范父亲过世后就由王景范来教导两人的学问,他们两人能够走到今天十分不容易——同一批的孩童都接受的是同样的教育,不过他们两人却很清楚与那几十亩田地而言,读书进而做官才是真正光耀门楣的出路,王景范父子也希望他们能够有所成就。
不过于文传和俞樾都不知道,他们的才能在王景范父子眼中十分有限,最多可以做一个执行者,相反他们却在文学上倒是还有一定的前途——他们的表现让王景范父子想到的是苏轼,要是他们能够做苏轼的弟子,倒是有可能留下一笔。
“若是他们家居眉山,再在路上耽搁一些,恐怕现在他们还到不了京师”俞樾说道。
王景范很讶异的看了看俞樾,到没看出来俞樾还是一个非常细心的人能够推测苏轼父子的行程。他刚才有些忘了,书中是有这么一段说苏轼父子一行人是在桂花盛开的五月到达开封的,现在让宋端去找估计多半是徒劳无功。
“还是俞樾思虑周详,这事先让宋端注意一下。”王景范笑着说道:“快要进入雨季了,今年chun天非常湿润没有干旱,那就要防备夏天雨季时节,这开封城诸如汴河、五丈河一路走下来两岸都有富豪权贵的宅院他们肆意侵占河道,若是雨量一大河道不畅必然会形成大水倒灌京师的局面,我让你们选择一块地势较高的地方建书院也是有此忧虑。”
于文传叹了口气:“不说汴河、五丈河如此,其他几条河流那个不是这样?河两岸亭台楼榭重重叠叠延绵数十里,净是被朝廷勋贵富商巨贾所占,富者广厦万千,贫者则无立锥之地”
在京师开封生活非常不易,这点王景范算是领教了,不说别的仅这住宅就能够难倒一大批人,就是朝廷中京官对此也是颇为抱怨——一座五千贯的宅院每月租金就要超过七十贯,这当然是宰相的排场,不过问题是朝廷官员中就算宰相执政能够在京师有自己房屋的也只是少数,更不用说底下的官员了,他们每月的房租就占了官俸的三分之一还要多。
好在朝廷不会亏待官员,没有房子的小官朝廷每月都有补贴,否则他们还真很难在京师生活,连官员都如此,更何况是百姓了。京师开封有房的百姓是幸福的,光是靠收取房租就足以过上不错的生活,不说ri常往来开封的商旅,就是眼前这朝廷的抡才大典就是一笔不小的外财,当然这样幸福的百姓相对于百多万人口的京师而言还是少之又少。
“先生既然想要建一所闻名天下的书院,就必须先要有好的先生,这多余的房舍给那些类似苏轼这样的外地赴考举子,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好办法”俞樾笑着说道。
于文传也笑着说道:“原来先生让宋端去找个地势比较高的地方选作校址,原来是因为害怕水灌京师”
“家父一直想要建这样一所书院,只是自从身患腿疾之后便再也未曾出过渭州,在渭州兴学也会受到限制,我思前想后建成家父所说的那样的书院,只有在这人文荟萃的京师开封才有可能。家父遗愿我自是要慎重对待,就如这书院选址和地盘要占多大,这都是要悉心思量的。我要建的不是几年的书院,只要是我王家子孙必然要为这所书院倾注所有!”王景范站在土丘上目视前方坚定的说道。
于文传和俞樾相视一眼后抱拳躬身说道:“弟子愿为先生尽绵薄之力!”
王景范转身双手轻抚两人的肩膀说道:“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办一所好书院一所名传天下的书院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任何想不到的事情都会发生,以后还需要你们多费心了!”
对于书院这种读书人集中的地方,绝大多数的人只是看到了光鲜的一面,但是王景范的父亲却深深的精惕其中所蕴藏的风险。“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这句话无论是正读反思都有无穷奥妙,用到书院上就是宽严的问题,王景范的父亲只是给他留下了一个美好的画卷,但作为真正的作画人可就没这么轻松了。正是因为意识到这些问题,王景范才不会这么乐观,从一开始便小心谨慎的规划一切。
“既然先生打算将多余的房舍用来招揽才士,那这些多余的房舍还是要做些改动,里面添置的家具和每间房舍安排的人数还是要变动,甚至还有冬季时节取暖用的泥炭等,这些都要早做打算。”于文传说道。
王景范点点头:“房舍都已经建起来了,那就不在乎多添些钱物让这里生活更舒适一些。不仅要购买ri常所需家具,还要专门辟出几间大的房舍,购买士子最常用的书籍建立图书馆已供士子借阅,仓库中要多备笔墨纸砚等物。毕竟这里外出行走颇为不便,这通往外界的路也要尽快修建”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