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dxiaoshuo.com,庶长子(作者:朗朗明日)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样一来,她的儿子身边几乎都被这些嬷嬷把持着,而这些嬷嬷恰恰是崔太后的人。嬷嬷们嘴巴很硬,一开始并没有问出什么。但大理寺也不是吃素的,几天下来,嬷嬷也就全招了,崔太后安插眼线的事情全线曝光。
这下京城大户人家一个个都防着自己的家里花大价钱从宫里请来的教养嬷嬷了,他们真没想到,这下嬷嬷出来宫还是她们主子们手里的一根线。平时没事就不联系,一旦主子下达命令,却是立即行动。
这些嬷嬷的证词一出,崔太后的嫌疑就大了。虽然卑不动尊,但崔太后无顾谋害重臣嫡子,这样的事情在大臣中是极其反感的。毕竟,谁也不知道崔太后是不是会向他们下手。
皇帝瞧着大臣们的神色,对着北威侯稍稍的顺眼了些。而这个时候,崔太后什么也没申辩,只是带人去了皇家祠堂,对着先帝的画像哭诉。她一国太后,圣上之母,竟然被一介朝臣,几个卑贱之人折辱,毁其名声,坠了先帝威名。崔太后表示,皇帝既然容不下她这嫡母,她就去皇陵为先帝守孝就是。
逼着崔太后去皇陵,这件事不管真相如何,那也是皇帝理亏。
崔太后再如何,她是太后,是皇帝的母后,北威侯不过臣子,那些嬷嬷更是下人。即使这些人再有理由,可却不能以下犯上。他们这样做其实本身就是一种罪,这也是那些反对派的底气。而就是太后害死了北威侯的嫡子又如何,太后本就是这世上最为尊贵的唯二之人,行事偏颇,除了没了名声,并不能把她怎么样。而皇帝放任这些人打崔太后的脸面,也是打了先帝的脸面,行为本身就不妥。
最后,这件事的结果就是北威侯被摘了爵位,一家人贬为庶民。纪安提着的心才放心来,不管如何,顾家上下保住了性命,他才能对得起顾詹所托。
而这件事的不了了之,却让另一件事情起了头。郑家的一名御史亲信上折子,从祖宗礼法,到母凭子贵,洋洋洒洒的提出应该为皇帝生母,已过世的郑贵妃提一提名分,追封为皇后。
这一封折子,明眼人一看就是郑家人要分掉崔太后的尊荣。崔太后还在,再追封皇后,那置她于何地?皇帝生母是皇后了,那他就是真嫡子了,那崔太后那双重礼法也就无济于事了。
崔太后如何肯,但皇帝和郑家确实下了决心,一副誓要追封到底的架势,一时间,前朝后宫硝烟味渐浓。
第109章苦肉
尽管北威侯的事情不了了之,但这并不代表朝中的大臣们心里没想法。刺杀了崔太后累的郑后枉死,顾家就只罚做庶民,那也是祖上冒青烟保佑了。这其中,要说没有皇帝的示意那是不可能的。
那皇帝为何愿意对顾家网开一面,那正是因为皇帝认为北威侯不是罪魁凶手,在他眼里崔太后和宋家才是凶手。他放过顾家就是要给众人表态,对北威侯状告崔太后这件事情的态度。
虽然崔太后看似无恙,但朝臣对着她的做法不满的大有人在。所以,皇帝这次提出给自己生母提一提分位,正一正名分,许多昔日不赞同甚至是反对的大臣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沉默了。
崔太后把手伸得太长了,即使她是太后,可也不能就这么平白无故的谋害重臣之子。大臣们心中对着崔太后就很忌惮了,一些古板的大臣,心中则是怕崔太后牝鸡司晨,有干政的嫌疑。
所以,皇帝提出追封郑贵妃为皇后的时候,这些人都是默许的。用一个已死的皇后分一分崔太后的权利和尊贵,敲打一下这个管的太多,界越了的老太后,他们还是愿意的。再说,郑家刚刚失了个皇后,即使现在把皇帝生母个提了分位,于前朝后宫影响并不是太大。以前,有些大臣担心追封了郑贵妃的分位,以后会被郑后拿着鸡毛当令箭。且郑家一门双皇后,那样的显赫也是一把分大臣不愿意看到的。
现在郑后过世,倒是不存在这些问题了。再说,郑后到底怎么死的,这些老臣们心中大多有数。皇帝要补偿郑家,也是无口厚非的,郑贵妃确实是皇帝亲母,母凭子贵,这在皇室再正常不过了。
崔太后用郑后挡了剑,皇帝怎么也得安抚安抚郑家。追封一个皇后,对中宫已空的皇宫来说也是一种制衡。所以,尽管崔太后一派很是叫嚣,说国法不可乱,嫡庶不可废,先帝遗命更不可违的时候,其他大臣却是三缄其口的。
崔太后气的直觉病了,传太医去诊治,一个怒极攻心,思虑过重就传了出来。皇帝做足了孝子样,日日跑去崔太后的宫里装孝子,不仅他去,他还带着二皇子去。
二皇子一身孝衣,眼睛里都带着霜,崔太后每每见了他,都觉得自己的病要加重了。可皇帝硬是要说让二皇子对崔太后一片孝心,让二皇子代死去的皇后尽孝,陪伴崔太后左右。
二皇子也就真陪在了崔太后身边,喂药要亲手试过,太医要亲自盯着,连晚上睡觉都在宫殿外等着崔太后睡下才离去。这样的做法,看得众人称赞不已,却把崔太后瞧得心惊胆战。
几天过后,原本只是小病的崔太后真要被急出大病了。瞧着这个阵势,崔太后惜命的很,自然不日就痊愈了。她原本想借着生病拿捏皇帝主意也打不响了,只能时不时的招了那些宗室皇亲的王妃正妻们进宫,不时的唠叨唠叨,话话家常。
宗室们虽然和崔太后交好,但也不敢明面上跟着皇帝对抗。所以,这些王妃正妻对着崔太后尊敬是一如既往,可回去之后却是半点不敢提其他的话头。崔太后眼瞧着只有几家的宗室给她说话,心里发了狠,让御史拿了郑家的一些把柄状告郑家不法。
而皇帝也收到消息,却无动于衷,只是当天早朝的时候,把叫嚣反对追封郑贵妃的几个官员直接廷杖。刑不上大夫,皇帝这样做,激怒了不少大臣,纷纷上书谏言,皇帝留置不发。
只是时不时的都要打一打那些明显是崔太后亲信的官员,一次两次下来,众人也明白皇帝是铁心的要和崔太后干到底了。大臣们不想当了炮灰,纷纷闭... -->>
这样一来,她的儿子身边几乎都被这些嬷嬷把持着,而这些嬷嬷恰恰是崔太后的人。嬷嬷们嘴巴很硬,一开始并没有问出什么。但大理寺也不是吃素的,几天下来,嬷嬷也就全招了,崔太后安插眼线的事情全线曝光。
这下京城大户人家一个个都防着自己的家里花大价钱从宫里请来的教养嬷嬷了,他们真没想到,这下嬷嬷出来宫还是她们主子们手里的一根线。平时没事就不联系,一旦主子下达命令,却是立即行动。
这些嬷嬷的证词一出,崔太后的嫌疑就大了。虽然卑不动尊,但崔太后无顾谋害重臣嫡子,这样的事情在大臣中是极其反感的。毕竟,谁也不知道崔太后是不是会向他们下手。
皇帝瞧着大臣们的神色,对着北威侯稍稍的顺眼了些。而这个时候,崔太后什么也没申辩,只是带人去了皇家祠堂,对着先帝的画像哭诉。她一国太后,圣上之母,竟然被一介朝臣,几个卑贱之人折辱,毁其名声,坠了先帝威名。崔太后表示,皇帝既然容不下她这嫡母,她就去皇陵为先帝守孝就是。
逼着崔太后去皇陵,这件事不管真相如何,那也是皇帝理亏。
崔太后再如何,她是太后,是皇帝的母后,北威侯不过臣子,那些嬷嬷更是下人。即使这些人再有理由,可却不能以下犯上。他们这样做其实本身就是一种罪,这也是那些反对派的底气。而就是太后害死了北威侯的嫡子又如何,太后本就是这世上最为尊贵的唯二之人,行事偏颇,除了没了名声,并不能把她怎么样。而皇帝放任这些人打崔太后的脸面,也是打了先帝的脸面,行为本身就不妥。
最后,这件事的结果就是北威侯被摘了爵位,一家人贬为庶民。纪安提着的心才放心来,不管如何,顾家上下保住了性命,他才能对得起顾詹所托。
而这件事的不了了之,却让另一件事情起了头。郑家的一名御史亲信上折子,从祖宗礼法,到母凭子贵,洋洋洒洒的提出应该为皇帝生母,已过世的郑贵妃提一提名分,追封为皇后。
这一封折子,明眼人一看就是郑家人要分掉崔太后的尊荣。崔太后还在,再追封皇后,那置她于何地?皇帝生母是皇后了,那他就是真嫡子了,那崔太后那双重礼法也就无济于事了。
崔太后如何肯,但皇帝和郑家确实下了决心,一副誓要追封到底的架势,一时间,前朝后宫硝烟味渐浓。
第109章苦肉
尽管北威侯的事情不了了之,但这并不代表朝中的大臣们心里没想法。刺杀了崔太后累的郑后枉死,顾家就只罚做庶民,那也是祖上冒青烟保佑了。这其中,要说没有皇帝的示意那是不可能的。
那皇帝为何愿意对顾家网开一面,那正是因为皇帝认为北威侯不是罪魁凶手,在他眼里崔太后和宋家才是凶手。他放过顾家就是要给众人表态,对北威侯状告崔太后这件事情的态度。
虽然崔太后看似无恙,但朝臣对着她的做法不满的大有人在。所以,皇帝这次提出给自己生母提一提分位,正一正名分,许多昔日不赞同甚至是反对的大臣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沉默了。
崔太后把手伸得太长了,即使她是太后,可也不能就这么平白无故的谋害重臣之子。大臣们心中对着崔太后就很忌惮了,一些古板的大臣,心中则是怕崔太后牝鸡司晨,有干政的嫌疑。
所以,皇帝提出追封郑贵妃为皇后的时候,这些人都是默许的。用一个已死的皇后分一分崔太后的权利和尊贵,敲打一下这个管的太多,界越了的老太后,他们还是愿意的。再说,郑家刚刚失了个皇后,即使现在把皇帝生母个提了分位,于前朝后宫影响并不是太大。以前,有些大臣担心追封了郑贵妃的分位,以后会被郑后拿着鸡毛当令箭。且郑家一门双皇后,那样的显赫也是一把分大臣不愿意看到的。
现在郑后过世,倒是不存在这些问题了。再说,郑后到底怎么死的,这些老臣们心中大多有数。皇帝要补偿郑家,也是无口厚非的,郑贵妃确实是皇帝亲母,母凭子贵,这在皇室再正常不过了。
崔太后用郑后挡了剑,皇帝怎么也得安抚安抚郑家。追封一个皇后,对中宫已空的皇宫来说也是一种制衡。所以,尽管崔太后一派很是叫嚣,说国法不可乱,嫡庶不可废,先帝遗命更不可违的时候,其他大臣却是三缄其口的。
崔太后气的直觉病了,传太医去诊治,一个怒极攻心,思虑过重就传了出来。皇帝做足了孝子样,日日跑去崔太后的宫里装孝子,不仅他去,他还带着二皇子去。
二皇子一身孝衣,眼睛里都带着霜,崔太后每每见了他,都觉得自己的病要加重了。可皇帝硬是要说让二皇子对崔太后一片孝心,让二皇子代死去的皇后尽孝,陪伴崔太后左右。
二皇子也就真陪在了崔太后身边,喂药要亲手试过,太医要亲自盯着,连晚上睡觉都在宫殿外等着崔太后睡下才离去。这样的做法,看得众人称赞不已,却把崔太后瞧得心惊胆战。
几天过后,原本只是小病的崔太后真要被急出大病了。瞧着这个阵势,崔太后惜命的很,自然不日就痊愈了。她原本想借着生病拿捏皇帝主意也打不响了,只能时不时的招了那些宗室皇亲的王妃正妻们进宫,不时的唠叨唠叨,话话家常。
宗室们虽然和崔太后交好,但也不敢明面上跟着皇帝对抗。所以,这些王妃正妻对着崔太后尊敬是一如既往,可回去之后却是半点不敢提其他的话头。崔太后眼瞧着只有几家的宗室给她说话,心里发了狠,让御史拿了郑家的一些把柄状告郑家不法。
而皇帝也收到消息,却无动于衷,只是当天早朝的时候,把叫嚣反对追封郑贵妃的几个官员直接廷杖。刑不上大夫,皇帝这样做,激怒了不少大臣,纷纷上书谏言,皇帝留置不发。
只是时不时的都要打一打那些明显是崔太后亲信的官员,一次两次下来,众人也明白皇帝是铁心的要和崔太后干到底了。大臣们不想当了炮灰,纷纷闭...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